回纳尼亚与河狸一家子吃个饭
有件事很奇怪:我一直都是个嘴不馋饭量小的人,在吃的方面家里一直比较讲究,俺娘在做菜方面更是学贯南北颇为了得,因此从小到大就没缺过嘴,可为什么一想起童年时看过的书,印象最深的总是那些描写聚餐、宴会的场景呢?
之所以有此疑问是因为最近看了纳尼亚传奇一套七本小说,这个系列的第一集《狮子、女巫和魔衣橱》我小学时就看过,前一阵儿迪斯尼把这个五十多年前的故事捡起来拍了同名电影,在我们大伙儿去影院观片前,我竭力回忆了一下小说的情节,却发现除了露西和羊怪图姆纳斯先生的那顿茶点、四个亚当的儿女与河狸夫妇的那顿晚餐以外,几乎回忆不起来什么了。看完电影买了整套小说后回家细读,竟然感觉也还是这几段吃吃喝喝的场景最过瘾,我这是怎么了?
咂么了一下垂涎欲滴的嘴,放下小说,抬眼一看时间已经是午夜2点多了,学着图姆纳斯先生给露西做的茶点,到厨房给自己做了一个“煎得嫩嫩的、焦黄的蛋”,不过也就仅此而已了,没有后面的“沙丁鱼加烤面包片”,也没有接着的“抹黄油的烤面包”、“抹蜂蜜的烤面包”、更没有最后那只“糖面蛋糕”,大半夜的茶就更别提了。食物一进肚儿,懒洋洋舒舒服服的感觉立刻上来了,脑子里的疑问也迅速找到了答案。是的,对我来说,纳尼亚传奇就像是特贡心灵的梦幻美食,代表着安全、惬意和供幻想高飞的能量。
七本小说,除了第七集《最后一战》宗教气息过浓,有点高台唱戏教化世人的感觉外,另外六本基本上都是这样的简单美食,阅读起来轻松而适意,让你找回童年时的美好时光–一头钻进衣橱、被窝里自己的安全基地,躺倒在沙堆儿上仰望蓝天的惬意感觉,以及无拘无束徜徉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如果你感觉不到这些美妙的感觉,甚至觉得这些童话无聊的话,说明该去检查一下你的精神味蕾了,是不是被成年的压力和现实的严酷所阻绝和麻痹了?那也没有关系,要知道,“有一天你们当然会回纳尼亚去……”,甚至“……不去找它,它自会出现……”。
最后,我要全文引用一下四兄妹与河狸先生河狸太太的那顿美妙晚餐的文字,作为吸引大家回纳尼亚的最后诱惑:“正当煎锅美妙地滋滋作响时,彼得和河狸先生拿着剖洗好的鱼进来了,原来河狸先生已经在外头用刀把鱼肚剖开,收拾干净了。你们想像得出刚抓来的鱼煎的时候闻起来味道有多美,饿着肚子的孩子们多么希望鱼快点煎好啊!在河狸太太说‘我们这就快好了’之前,他们变得越发饥饿。苏珊把土豆的水分沥干,放进炉灶边上的空锅里烘焙时,露西就帮着河狸太太把鳟鱼装盘,因此片刻间,大家就都把凳子拉过来(河狸家除了火炉边河狸太太那张特制的摇椅外,全都是三条腿的凳子),准备好好享用一顿。有一大罐浓浓的牛奶是给孩子们的(河狸先生专喝啤酒),桌子中央有很大一块深黄色的奶油,每个人都可以随意尽量拿,跟土豆一块儿吃,所有孩子都认为–我也同意他们的看法–要是你吃的鱼是半个钟头前刚活杀的,出锅还不到半分钟,那味道可真是鲜美无比。他们吃完了鱼,河狸太太从炉子里出人意料地取出一个又大又漂亮的黏糊糊的果酱卷,热气腾腾的,同时把水壶放在火炉上,这样他们吃完果酱卷,茶也煮好了。等到大家都拿到了自己那杯茶,人人都把凳子往后推,靠在墙上,满足地长长吁口气……”
怎么样,不错吧?更妙的是我们现在已经长大了,可以与河狸先生一起喝大啤酒了:)
导读信息:阅读顺序以依照原著出版顺序为最佳–《狮子、女巫和魔衣橱》,《凯思宾王子》,《黎明踏浪号》,《银椅》,《能言马与男孩》,《魔法师的外甥》,《最后一战》;很多介绍里有意无意地把本书作者Lewis和《魔戒》作者Tolkien往一块儿凑,虽然这老哥俩儿要多铁有多铁,但是从作品上看,两者毫无相似性,请不要带着魔戒的心理预期来看纳尼亚;个人感觉最亲切温暖的是《狮子、女巫和魔衣橱》,情节最有意思的是《能言马与男孩》,从《魔法师的外甥》开始Lewis开始搞宗教布道那一套了,不过这个故事里涉及到女巫、灯柱的来历等等,还挺有趣,《最后一战》完全是宗教了,作为成年人不妨一看,如果是给小孩子讲故事,就跳过去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