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
Photo by Jorge Salvador / Unsplash

摩尔定律(Moore’s Law)是由英特尔的名誉董事长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在1965年的一篇文章中首次提出来的,大意是指: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今天提到这个,是因为这条老定律再次在我身上显灵,不顶礼膜拜一下,实在是说不过去。

起因是上周六自己的计算机开始犯病,心率不齐,间歇性重启。毕竟是用了五年没升级的老奔3啊,想了一下,决定还是升级吧!昨天去中关村拿齐了配件,晚上在家里装好了。感觉:一是安静,机箱敞着盖都听不见一点风扇的声音,晚上可以开着机器尽情BT下载了!二是快,洗个碗削个苹果的功夫,XP就装完了!看着装好的电脑,突然想把自己曾经拥有过的计算设备盘点一下:

1989年,我有了自己的第一台电脑,国产的中华学习机CEC-I,基本上是仿造APPLE IIe,技术参数大致是这样的,CPU:MOS Technology/SynerTek 6502,CPU速度:1 Mhz,ROM(只读存储器,操作系统就全部存储在这里面): 16 kb,RAM(内存):64 kb,屏幕分辨率:40/80×24(字符)、40×48(16色)、280×192(6色),声音:单声道,无硬盘可选装5′软盘驱动器。说实话,现在我的手机性能都比这个强多了,当时可是花了700多元才请进家门的(1989年的700多元啊,顶我妈一年多工资了)。

1997年,毕业上班以后不久,终于迈入了INTEL+WINDOWS的PC时代!CPU:Pentium90,CPU速度:90 Mhz,内存:16MB,硬盘:170MB。
随后的几年,因为喜欢电脑游戏,又赶上进入IT行业,工作需要,所以处在不断升级的疯狂阶段,CPU、内存、硬盘、显卡、声卡、MODEM、ISDN、ADSL等等,到2001年,终于稳定在了CPU:PentiumIII,CPU速度:733 Mhz,内存:256MB,硬盘:40GB这个水平上,直到昨天。

Preemie Among The Processors

这次的升级,我放弃INTEL阵营,转投AMD的怀抱,CPU选择了定位在高端服务器,现在已停产断货价格探底的皓龙Opteron146CPU速度:2 Ghz,内存:1GMB,硬盘:160GB。
看到我用红字标出来的CPU主频数字了么?从17年前的1Mhz直到现在的2Ghz,竟然完全吻合于摩尔定律(17×12÷18约等于11,1M ×2×2×2×2×2×2×2×2×2×2×2=2024M)!这可真是个人经历见证历史潮流啊!我们身边的这台小小的计算机,物化、浓缩并代表了这个伟大的变革和创造的时代,理应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骄傲。但是作为个体也不能仅仅甘于坐享这些成就,也该时不时在脑子里问一下自己了,相比这些灰蒙蒙的硅片,我自己的学识、智慧、实践、努力和情感的发展曲线,是不是也能象摩尔定律一样激扬上进呢?愿以此问与大家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