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总和系列开篇
恐惧是人类面对危险和不确定之未来的一种基本心理状态,为免于恐惧,人类发明了各种工具:薪尽火传驱散毒虫猛兽;剥皮成衣抵御风霜雨雪;抉土成陶保存饮水食物……通过聚居、分工和大规模改造自然,人类成为万物之灵,最大的威胁不再是自然和猛兽,而是与自己利益、理念不一致的同类。于是恐惧总和物化为战争机器,某一集团为远离恐惧发展出的武器成为另一人群最大的恐惧之源,冤冤相报周而复始……
虽然可悲,但毕竟这是现实,很多时候人类社会还要依靠这些从恐惧中诞生的发明来推动获得前进,因此今天新开个坑,开始写写那些出于恐惧而迸发出的疯狂设计。
美帝核战斗部无后坐力炮
冷战时期,美帝驻欧部队及其北约仆从国最害怕的,莫过于铁幕那一侧苏联及华约小兄弟的滚滚装甲洪流——毕竟双方坦克数量比为3:7,相当悬殊;再加上战略纵深小,弄不好开战过不了两周,红军铁骑就可饮马于英吉利海峡了。为避免这种恐怖景象发生,美帝开发了大卫·克洛科特(Davy Crockett,美国十九世纪传奇人物,做过骑兵和众议员,在德克萨斯独立战争中战死于阿拉莫之战)战术核武器系统:将裂变式原子弹缩小到几乎极限尺寸,制成仅重51磅(23公斤)、爆炸当量为10或20吨TNT的MK-54核弹头;将其塞入M-388型279毫米炮弹,使用可由步兵肩扛车拉的M28(120毫米)或M29(150毫米)型无后坐力炮发射。美帝民间长期流传此武器发射的原子弹爆炸半径大于其射程,是不折不扣的“自杀武器”,为超邪恶之存在。当然这只是谣传:该武器最大射程分别为2公里(M28发射)和4公里(M29发射)。弹头引爆后,爆心150米半径内所有生物会被核辐射和高热立刻杀死,在400米半径内可形成核辐射沾染区。正常操作下,武器射手们的安全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大卫·克洛科特无后坐力炮在1961至1971年间,部署于驻欧霉菌步兵师和装甲师下属的营级单位,总产量大约2100件。战争爆发后,装备这种武器的部队会在德国富尔达峡谷这种苏军坦克必经之路执行发射任务,以求尽最大可能迟滞其进攻48小时,为北约集结兵力争取时间。该武器系统于1962年7月17日,在美国内华达州武器试验场进行实弹试验,肯尼迪总统及霉菌高层莅临现场,并有纪录片留存。在片中可以看到,核炮弹从看似单薄的无后坐力炮发射后,在目标区成功引爆,随后参与试验的美帝步兵仅着普通军服,从之前隐蔽的战壕中跃出,向仍未散尽的蘑菇云方向前进,其影像颇具震撼力。
当然,好在这种武器除这次试验外,再无使用机会。目前仅在博物馆留有少量徒具外形的展品,还有就是在某些影视动漫游戏中留有一些痕迹。较著名的有KONAMI的游戏“合金装备3”,游戏中的Volgin上校使用这种武器发射核弹摧毁了一座苏联研究设施,试图挑起美苏争端。
对天朝吃瓜群众来说,估计对此稍微能引起一些感触的就是无后坐力炮这种武器,在五十年代末中苏交恶后,我们也曾在一线部队大量部署使用常规破甲弹的无后坐力炮。八十年代初红极一时、反映对越自卫反击战题材的小说和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有雷军长的儿子“小北京”使用62式八二无后坐力炮打工事,因两次哑弹无法发射,遭越军重机枪扫射壮烈牺牲的名场景。
苏俄SAM-23超低空强击机
在二战进行得如火如荼的1942年,苏军面对纳粹德国的坦克和空军优势,曾集中各大航空设计机构的力量,研制低空飞行、对地攻击的强击机,其中最成功的机型伊尔-2被德军誉为“黑死神”,位列一代名机。但一款出色产品的背后,往往有大批不靠谱甚至荒谬的设计探索。比如莫斯卡列夫(Moskalyev)设计的SAM-23超超低空强击机:其特点是以4米高度贴地飞行,利用地形起伏隐蔽,对敌坦克实施突然袭击。为紧贴地形飞行,设计师将后轮装在一根长长的伸缩触杆上,起飞后向下伸出,成为一种机械触碰式地形跟踪系统:触杆碰地,联动水平尾翼上扬,飞机自动上升;触杆离地,水平尾翼复位,飞机自动下降。该机总体设计完成后,曾提交中央流体力学研究所申请制造原型机进行测试,该申请毫无悬念的被驳回,奇想止于纸面。后来乌克兰模型厂商Mikro Mir根据设计图纸,出了一款比例为1:72的模型,供爱好者把玩。
无独有偶,德三儿军工企业Blohm & Voss的设计师们也曾试图使用这种触杆式自动飞行系统,不过比俄毛靠谱的是:1,他们打算将其应用于无人驾驶的空对舰导弹上(试飞员们松了口气);2,使用场景是比陆地平坦得多的海面(工程师们松了口气)。也就是BV 143导弹,由轰炸机在对空火力圈外发射,攻击盟军的海上舰船。初期试验证明该触杆系统完全不堪一用,改为无线电式高度计控制后情况略有改善,但仍达不到设计要求,在试射157枚后计划被废止。
红朝帝都郊外核爆观察哨
六七十年代,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格外恶劣,在中苏交恶和北部湾事件的影响下,国家做出三线建设的决策,在中西部地区建设大批国防、科技、工业和能源设施。包子爷爷所在的设计院也奉命迁往山西娘子关,还好后来又回了北京,否则就认识不了包子奶奶,要那样可就没包爸什么事了……对帝都来说,主要的威胁是北方毛熊,中央对中苏战争有“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预判,为了给领导层提供遭核弹袭击后的一手资料,判断核爆当量、放射性沾染等关键信息,北京军区在离市区不远的西山克勒峪建立了一个核打击观察哨。以下是在微博上找到的实地探访观察哨遗址的文字(@双垂尾无影侠记录)和照片(前九张为@双垂尾无影侠拍摄,其余为@自在香山拍摄):
和@Blaun 前往小西山最高点克勒峪探访京西核爆炸观察哨所遗址。沿着小西山东西向山脊上的防火道,路过1105瞭望塔也就是新望京楼后继续西行,向路牌所指克勒峪方向一直走到公路尽头,就可以看到掩映在树林中的观察哨工事。图1是整个遗址最为显著的一个建筑物,是一座在020°、110°、200°三个方向均开有观察窗的水泥工事,这个工事现在被一位大爷所养的几条狗所占领。我们到达遗址时,大爷正好上山喂狗,领着我们从图2的坑道入口进入到了坑道内,从坑道内爬上图3大爷站立处的台阶,便可进入工事内部。这个大的工事旁边还有个小的工事,如图4所示。小工事同样开有三个观察窗,但均被大工事所遮挡,小工事建筑时间可能早于大工事。小工事内有一个带有金属把手的竖井,但已经被泥土填满。这个小工事的顶上,有一座曾在该观察哨所服役的老兵所立的纪念碑,碑正面如图5。大小工事附近还有一个方形窗口,如图6所示。窗口通向一个5、6米深的空间,内有积水,用途不明。在工事西北方向约50米左右的山坡上,还有两座水泥建筑,如图7、8所示。其中一座建筑带有一个小房间。图9是大小两座工事的全貌。根据纪念碑碑文,这个观察哨用来对北京城区所遭受的核打击进行观测,1969年由北京军区防化9团第一观察分队建造,2000年3月观察哨撤销。这可能是西山一带为数不多可以接触到的冷战遗迹。值得庆幸的是,这个观察哨从未发挥过预定作用。感谢@liumy_27315 与@Lijiaming0824 两位朋友提供的观察哨的位置信息。
图1,带三个观察孔的水泥工事
图2,坑道入口
图3,工事内部
图4,小工事
图5,纪念碑正面
图6,地面上方形窗口
图7,西北方向的水泥建筑
图8,西北方向的水泥建筑
图9,主工事外观
图10,从哨所附近的香山远眺帝都,天际线处的中国尊清晰可见,请设想一下蘑菇云在此升腾而起的恐怖……
图11,工事通道
图12,工事内部
图13,纪念碑背面文字
想不到在离自己家30来公里远的地方,曾有过如此恐怖用途的设施存在!对老百姓来说,兵凶战危是绝对的真理,绝大部分人对前述战争机器估计都抱持着仅可远观的心态。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大家现在得以在家中舒舒服服用手机、电脑看包爸这篇文章,所使用的计算机、互联网甚至WiFi,也都曾经是出于恐惧而发明出来的战争技术,它们如今已成为人类的福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逃避和屈服于恐惧是没有意义的,只有用更大的智慧直面恐惧,才是人类的进路前途。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