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近期有关教育的大事特别多:从五月上谕严办课外培训班开始,允许三孩儿、教育部特设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西城幼升小多校划片击破学区房、到24日中办双减文件雷霆落下……虽说自己和直系亲属都没有在教育系统工作的(包子奶奶曾经是,已退休好久)、也不持有任何国内外相关企业股票,属于毫无利益关系的吃瓜群众,但架不住包子下学期就六年级要面对小升初,必须要仔细琢磨一下做出应对了。毕竟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娃和家庭未来的命运只有抓在自己手里才踏实。
扬帆出海
打个比方,孩子教育类似扬帆出海,孩子的本质和内驱力是主帆,家长的意愿和行动是首帆,教育大环境就是海风了。先要思考的,应该是如何在孩子、家长和整体环境间确定一个方向,尽量形成合力借势而为。
以本人愚见,现代教育环境这呼呼大风,成形于两种手段目的皆大不相同之力量博弈:一种将受教育对象视为机器中的一个零件加以筛选和塑造;另一种则试图对独立个体进行发展和完善。极端偏向两方中的任一极都不是好事,前者会导致个人完全沦为工具,丧失个性和生活热情;后者可能催生出完全不适应社会和群体生活的独孤个体。
虽说教育大环境按理该是多方合力的结果,但天朝中央集权程度、执政能力之强举世无双,此次双减文件更是在不商量、无缓冲情况下暴击一个千万就业人口的行业,未来该看谁的眼色行事,大家应无所疑。但教育主管部门也非铁板一块,发声偶有不同、政策亦有模糊及反复,要看准风向,需代入云端风神视角。
任何国家机器,自诞生一刻起,就有视个体为零件、谋求整体利益的趋势。拿破仑曾有名言:
L'art de gouverner consiste à ne pas laisser vieillir les hommes dans leur poste.
统治的最高艺术就在于不要让人活到老。
话虽露骨不中听,但认清现实有助于渺小个体们降低预期,直面核心。理论上来说,同属国家机器的教育管理部门更偏向以考试、学历等高效率方法来定制教育对象,为大局输送合格零件。尤其在这两年经济下行、周遭逼仄的局势下。但当前风声鹤唳,主音皆为“减负”,似乎风向将偏向素质教育。如双减文件中描述的那样:校内少留作业,课后不能补课,孩子们该多玩、锻炼身体、社会实践……如此矛盾该做何解读?其实同为政策,一类直接祭出大杀器务求见血封喉可称实招;另一类则小刀割肉意在回应情绪可谓虚招。双减文件中事项繁多,实虚相伴,后文尝试做解读一二。
家长焦虑相关
本次双减文件在开篇指导思想中即点明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实施策略则是对校内教育制定出诸多减轻课业负担的细则;对校外培训则施以霹雳手段予以禁止。
毫无疑问,校内减负的目标(作业总量、时长……)简单明确可操作性极强,一定会得到彻底的贯彻,再加上文件第三大项,要求学校提升课后服务的举措,家长在日常课业和孩子课后安排方面的焦虑会大有缓解。
另一方面,尤其对大城市家长而言,更严重的焦虑其实源于为进入重点学校而引发的升学军备竞赛。只要重点校的教育资源依旧处于稀缺状态,则此类焦虑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因学生校内课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无从获得而进一步提升。
大部分重点校为公立学校,自有其历史渊源,经多年积累,在办学思想、教师素质、硬件环境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均有过人之处。以往重点校不但享有以上优势,在生源方面还能掐尖。后来实行幼升小就近入学,家长们趋之若鹜下催生出学区房现象。这些重点校不但是升学焦虑的源头,也是和管理机构关系最近的既得利益集团,通过观察政策措施是否触及此集团、特别是帝都那些有政保名额之传统名校的利益,可以获知相关减负政策究竟意图何为。
此次减负据说有上意加持,但具体策略制定、未来的实施和监督仍然要完全依赖教育行政机关。这类机构对更多权力、更高预算、更大编制有着本能之贪婪,举世皆然概无例外。而其能否得偿所愿,取决于升学率、基建投资额、毕业生数量等数字KPI的实现。除非未来能发明出准确衡量公平度、成功率、幸福感的科学方法,并使其采纳为衡量政绩的标准,否则教育管理机构的思维和行事方式不会有本质变化。
确实,近几年在升学时通过多校划片、电脑派位等方式,已经在平均生源方面做出了很大改变。但只有实现教师轮换、取消重点校,才能真正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降低家长焦虑。公立重点校管辖权全在教育管理部门,未来走向如何我们拭目以待即可。
校外培训相关
校外培训机构纵有千般本事、亿万资金,其对升学、高考、重点校招生等根源性议题亦无甚影响,只是升学骄阳暴晒下,校内教育实体身后亦步亦趋的影子。培训机构在广告宣传、课程内容等方面确有精心设置,对家长的教育焦虑颇多迎合放大,也是家庭支出吞金兽。但在主从关系如此明朗的情况下被拎出来极刑示众,显然是背锅了。
双减文件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实施了一连串精准打击:从严审批、一律登记为非营利机构、禁绝资本运营、禁止从学校高薪挖人、收费接受政府指导、学费第三方托管……最釜底抽薪的是“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这些措施落实后,除少数巨大体量的培训机构有可能以变通方式苟延残喘外,团灭前景已成定局。
依前文所述,未来如果在义务教育阶段取消重点校,施行教师轮换,弭平资源差异,则减负政策为实,家长可各安天命,不必再考虑进行学科类校外培训,随意选取一些体育、艺术类项目让孩子课后玩玩即可。
如若不然,则有需求的家长仍要为孩子寻找额外的教育资源,但却失去了在相对公平、自由的市场环境中筛选的可能,未来多半重蹈韩国禁绝课外补习班历史之覆辙:家中有矿不差钱的家长仍可高酬聘至家中一对一授课,但普通家庭则难度陡增。目前可做的似唯有两点:一是保留好现在培训班老师的直接联系方式,维系关系,有备无患;二是有相似需求的家长们报团取暖,共享资源。
校内学习相关
本次双减文件的核心之一是“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在要求“大力提升教育质量”的同时,做到“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还要“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可想而知,学校教师的责任更重、工作时间也注定延长了。
体制内教师薪酬水平在现今社会本来就无优势可言,如果平常工作量增加,寒暑假再缩水,无疑是雪上加霜。文件在提高老师薪酬待遇方面只提到“省级政府要制定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明确相关标准,采取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确保经费筹措到位。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有关部门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应考虑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因素,把用于教师课后服务补助的经费额度,作为增量纳入绩效工资并设立相应项目,不作为次年正常核定绩效工资总量的基数”。政策既要让马儿快跑,又不给多加草料,还顺带把原来积攒经验和名气后跳到校外培训机构挣高薪的路子堵上了,可以说教师们是真不容易。
做为家长,多少要体恤老师们的付出,尽量配合校内工作。作业减少节省下来的时间,要么多陪陪娃,要么让孩子多阅读,大语文这个方向应该是不会变的。
公平、成功还是幸福?
对双减文件的一家言吐槽解读差不多到这儿就完了,最后生硬总结拔高一下吧。还是文题所述的那点意思,孩子和家庭都是自己的,所有行动都要从自家特有情况出发,独立思考。“公平”、“成功”等等概念,多由外部环境和他人所界定,而“幸福”却主要是自己的内在体会。所以不攀比、不受忽悠、不忧虑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保持好自己和孩子的心态,在独立发展和适应社会间做出灵活和适度的调整,才好渡过未来教育的动荡调整期。
参考资料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