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游之三城四校
大一时上广告学基础课,曾被课本中引用的李奥·贝纳名言:“伸手摘星,即使徒劳无功,亦不致满手污泥。 When you reach for the stars, You may not quite get one, But you won‘t come up with a handful of mud, either.”所触动。还是一个思路,这次想带包子见识一下当地顶尖名校是个什么样儿,增加些经历,提高点眼界,看看不同的生活,考虑更多的选择。继在纽约走马观花哥大后,一家人北上南下,去了波士顿、普林斯顿、费城,景点之余转了麻省理工、哈佛、普林斯顿和宾大。文题里的“三城”其实不太准确,因为麻省理工和哈佛在剑桥,当然这一片儿都在波士顿大都会区里面,就不较真儿了。
坐火车
从纽约到波士顿我们选的是美铁(Amtrak)的86次列车,从纽约宾州车站(Penn Staion)的莫伊尼汉站厅(Moynihan Train Hall)上车,到波士顿南站下,距离约360公里,中途停8站,正点用时4小时15分钟。这个距离大致和北京到济南差不多,高铁2小时左右、动车不到3小时能到。
莫伊尼汉站厅占地面积约2.36万平方米,相当于一个半西单大悦城。进站完全不用做安检和验票,但站内能见到牵大狗狗的武装警卫巡逻。没这些手续的积极后果是站厅临街几面都有出入口,进出方便;另外不用在时间上打太多的富余,减少滞留人群。如果到的确实早又有很多行李,可以在站厅层寄存;到同层超市买东西;餐饮区吃饭。候车室只有一个大的(楼上有小的VIP候车室),不对应特定车次。内有座椅、小桌和充电口,进去时要向门口的铁路职工亮一下车票。列车进站前15分钟,站厅内各处大屏会显示该次车的上车轨道号,工作人员在通向该轨道的自动扶梯前引导旅客排队,依次乘梯下到轨道层登车。到轨道层后就没空调了,热的要命。因为美铁绝大部分火车票都不对号,所以站台上也没有关于车厢号的任何标志,随便挑一个有空位的车厢进去就行,车开以后才有列车员来验票。这次我们买的是带座位号的Business class,坐过美铁的人可能知道这种车厢都在第一节,可我们不知道啊,站台上的列车员随手一指给指错了方向,害我们来回跑了一脑门子汗。
火车座位还是挺宽大的,一排四个座位,两两一组,舒适度不比国内的差。车窗较小似乎还有贴膜,加上内饰以深色为主,所以车内感觉比较暗。不舒服的有两点:一,全是倒座;二,空调也太凉了吧!真是冷的瑟瑟发抖,开了一会儿想起行李箱里有给包子预备的毛巾被,赶紧拿出来披身上,这才好点。我们冷成这样,看旁边都是穿短裤背心小裙子的。当然也不是都抗冻,我们前边坐着一对老夫妻,老爷子穿个冲锋衣、老太太穿个毛背心。他们要下车时起身拿行李,回头瞅见我们裹着毛巾被,老太太说“啊,早知道我也该跟你们一样带条毯子”。火车从纽约出发时已晚点半小时,等到波士顿晚了快一个钟头。波士顿南站建筑和站内装饰都很古典,主要功能区全在同一层,轨道月台直通站厅。我们跟着下车人流走了百十来米,就已经到外面大街了,一时有点懵。
大波士顿
到波士顿当晚,在酒店附近找了一家“精致的地中海美食”,点了条鱼、烤鸡和一锅Paella海鲜饭。菜确实精致、好吃,餐厅环境也很好,可上菜是真慢啊。点菜时小姐姐问“海鲜饭要等40分钟左右可以吗?”,那就真是等了四十分钟啊。包子等的是百爪儿挠心,爸爸一边教育他“要入乡随俗……这跟中餐不一样……耐心是美德……”,一边自己等的都快睡着了,讲究情调是可以,能不能把灯调亮点儿啊。
第二天先去了始建于1848年,也就是道光年间的波士顿公共图书馆(Boston Public Library),这是当年美国第一家大型免费市立图书馆,目前全美第三大公共图书馆。我们去的中央馆区由由麦金楼(McKim building)和约翰逊楼(Johnson building)组成,绝大部分区域都可以无证通行。麦金楼是1895年建成的老建筑,上图贝茨厅(Bates Hall)阅览室是其核心,穹顶之下,静憾心魄。贝茨厅旁有个阿贝屋(Abbey Room),这个小屋给包爸的震撼更大——因为屋里四面墙上绘有十五幅壁画,由埃德温·奥斯汀·阿贝(Edwin Austin Abbey)历时多年创作,画作主题是“圣杯的追求和实现”(Quest and Achievement of the Holy Grail),这个没法照相、言辞文字亦无以传达精美壮阔之万一,感兴趣的请到Digital Commonwealth网站上看看吧。
从图书馆出来,我们往昆西市场方向溜达着,路上去了波士顿公共花园,出公园看Google Maps上显示附近有个梅西百货,包爸想起昨天火车上被冻的惨,决定去商场里买件厚衣服。就这么一拐拐到了西街(West St)上,小街快到头儿时路边出现一家用巨大铅笔做招牌、名叫Brattle的书店。店边有块狭长空地,两侧墙上有摆满书的书架,空地上也都是装书的推车。包爸看这块地感觉好眼熟啊,于是招呼包妈包子过去逛了一会儿。书架和推车上都是旧书,大部分品相尚好,5美刀一本的居多。
翻了会儿书想起为什么觉得眼熟了:这地方是2023年的电影留校联盟(The Holdovers)里的一个场景,片中故事发生在1970年圣诞期间的波士顿,严厉古板的寄宿学校老师保罗(保罗·吉亚玛提饰)带着叛逆捣蛋的学生安格斯(多米尼克·塞萨饰)在这里挑书,被路边风尘女搭讪。说起来电影这个片段中,出现了不止一个站街女的形象,街对面店大白天下着铺板,上面还满是涂鸦,一派破败景象,跟我们现时现地的感受截然不同。
从书店和梅西百货出来后到了昆西市场(Quincy Market),市场主楼建于1824至1826年,和两侧的南楼北楼一起,组成一片类似帝都南锣鼓巷、魔都城隍庙的消费景区。三栋楼里有各种小店和摊位,卖食物、饮料、纪念品及各种好玩的小商品,人流密集。值得一提的是北楼有家Newbury Comics,卖漫画和各种周边,我们在这里买了两本有很多彩色插图、装帧精美的指环王设定集,还给包子挑了张很大的Minecraft海报,价格不贵,三个人都很满意。另外就是市场里很多摊位在卖的本地特产龙虾卷,包子吃的很高兴,在我们身边起起落落的鸽子们也是。
波士顿比纽约凉快多了,但毕竟是夏天,再加上这一天溜溜真没少走,包爸这时已经有点累了。还好在市场里碰到这位打鼓卖艺的精神小伙儿,听了会感觉回血不少。这么平地摆套桶碗罐盆,一个旋律简单重复,于此情此景中,就能激起众多情感共鸣,不断有人来搁钱。每逢这种时刻,小伙子就仰天长啸:“I can't believe I made some money!”,气氛拿捏得跟鼓点儿一样到位。包子也去放了点零钱,回来时包妈说你还不拍段视频,给你们打击乐小伙伴看看,有个一艺傍身不是挺好?
第二天上午一家人去了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吸取上次哥大的教训,提前在携程买了MIT学生当导游的参观团。集合点在剑桥中心万豪酒店对面的小广场上,这里其实已经是MIT校内了,环顾四周门墙全无,学校建筑和酒店、饭馆、酒吧、科技企业办公楼仅一街之隔,完全混同于一般群众。
我们这个团30多个游客,大部分来自欧洲各国,由一位MIT的研究生做导游。小伙子是挂相儿的理工男,特别喜欢讲MIT的黑客(Hacks)传统,比如著名的2012年格林楼(Green Building)变俄罗斯方块,中间还提了一下,这栋粗野主义风格(Brutalism)的大楼是由1940届毕业生贝聿铭设计的。
格林楼斜对面是50号楼(MIT Building 50/Walker Memorial),屋顶这个最高的天线属于校业余无线电社(The MIT Radio Society/W1MX),按导游的说法,这个社里“都是些怪人”,“不知道他们整天在干什么”。
随后导游刷卡带大家进入2号楼(MIT Building 2),这里有数学系和流体力学实验室等部门,之前从没想过能进楼看内部情况,真是个惊喜。
出楼后到了MIT标志性建筑、古罗马万神殿风格的校图书馆——大圆顶(Great Dome)前。自然,导游大说特说了一通发生在这里的著名黑客事件——大圆顶警车(Campus Police Car on the Great Dome)。这事发生在1994年5月8日夜间,有人将一辆跟真车一样大、木制骨架、实车外壳、喷涂成和校警巡逻车毫无二致的假车放到大圆顶上,车里有一对毛绒骰子、一个穿警服的假人、一把玩具枪、一盒甜甜圈、一张“此处禁止停车”的罚单,车顶警灯还闪着。9日天明,这辆车才被发现,随即受到全校师生、校外群众、大众媒体的关注和赞赏。这次黑客行为由谁、用什么方法所为,至今未知,完美契合李白《侠客行》中“事了拂衣去 深藏功与名”的意境,可称传奇。大圆顶前面是基利安庭院(Killian Court),这里绿草如茵绿树成行,是拍纪念照的好地方。包子衣服上的贴纸印着“Tours of Harvard & MIT”字样,是集合时导游发给大家的。
之所以从那个角度拍,是仿上面的游戏截图,上次这么玩包子还是18年在草津扮旅行青蛙。这图是在包爸最喜欢的游戏——辐射4(Fallout 4)里截的,前景是玩家的机器人伙伴Ada,背景是主要反派势力——学院(The Institute)的总部,从名称到建筑外观都能感到直指MIT的满屏“恶”意。这游戏的整个开放世界都基于大波士顿区设计,有很多真实存在的地标建筑出现。当年完成学院这条剧情线后,包爸写了一篇马萨诸塞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以兹纪念,没想到四年多过去,这游戏还没删,已经玩了五百多个小时。
MIT校方对有创意和工程难度的Hack持纵容+鼓励态度,黑客们也抱善意,有时会在“犯罪”现场留下详细图解,指导校方拆解和恢复原貌。大圆顶上的假警车亦被妥善收藏,以半永久方式在室内展出。导游带我们去看了这辆车,可惜的是展示位置非常高,完全拍不到车内部的样子。
上图是32号楼,也就是史塔特科技中心(Ray and Maria Stata Center)。这里有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系的教室、礼堂和实验室。IT圈顶流大腕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理查德·斯托曼(Richard Stallman)等人在楼里也有自己的办公室。这组建筑跟比尔·盖茨(Bill Gates)也有关,建楼时他捐了2000万美刀,所以用Gates命名了其中一个楼(Gates Tower)。导游对32号楼里出外进的外观挤眼嘬牙花子,审慎置评为——“争议很大”。
最后小伙子带我们回到集合点,这里还有MIT博物馆可以转,馆里附带一个小纪念品商店。导游提醒我们,过马路穿过万豪酒店左转,还有一个更大的纪念品店。但他没提这店在地下,街面上标识又不明显,害我们绕楼转了两圈才找到。好在店里面积确实很大,商品不但多还很有创意,确有MIT风格,我们买了不少好玩的,非常满意。
午饭在MIT附近吃了蛤蜊浓汤和龙虾后,打车十几分钟到剑桥市哈佛广场的集合点,加入下午的参观团。导游是哈佛计算机系大二的小姑娘,人很有热情,说起话来手舞足蹈,还经常跟游客来些小竞猜。比如在庄士顿门(Johnston Gate)附近问知不知道哈佛单价最贵的建筑是哪个,容大家七嘴八舌一会儿后,指着大门后一个小报亭说喏就这玩意儿。80年代初,哈佛校方为管控交通,造了这个占地只有2.3平方米的保安亭。因为各种官僚主义扯皮、繁规复矩制约,整整花了25,000美金(约合现在的70,000美金)才搞定。
接着小姑娘带大家从庄士顿门走到科学中心广场(Harvard Science Center Plaza),这里正对着加博科学图书馆(Cabot Science Library),就是照片里的阶梯形大楼。这楼的北半边是哈佛科学中心(Harvard Science Center),那里保存着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的差分机(difference engine)及哈佛一型(Harvard Mark I)计算机的部分零件,对包爸这样的IT业者来说,此地可谓耶路撒冷。八十多年前,霍华德·艾肯(Howard Aiken)、格蕾丝·霍珀(Grace Hopper)等人,就是在这校园里四处趴趴走,参与到计算机时代的缔造大业中。如今计算设备普惠时时处处人人,缅怀这些先驱不必特意去往何处,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就是他们的丰碑,一如雪莱名作《奥兹曼迪斯》中所言:“Look on my works, ye Mighty, and despair! 溯吾功业,强者折服!”
1947年,时年41岁的格蕾丝·霍珀海军上尉在哈佛的办公室中,背景玻璃柜里可见差分机的零件。
加博科学图书馆旁边是一栋壮观雄伟的哥特式红砖建筑——纪念堂(Memorial Hall),这是为缅怀在南北战争(1861年-1865年)中阵亡的哈佛毕业生而筹款兴建的,落成于1878年,这一年在中国的大事是左宗棠克复南疆。
纪念堂的的西部是安纳伯格厅(Annenberg Hall),目前是大一新生的食堂。据说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霍格沃茨魔法大厅(Hogwarts Great Hall)的设计和这里的内景十分相像,当然安纳伯格厅当年设计时也是参照了牛津剑桥这些老牌大学的厅堂,算是一脉相承。
下一站是著名的哈佛园(Harvard Yard),一片宜人的草坪上种了很多枝繁叶茂的大树,周围有很多重要的建筑物,比如北侧有建于1932年的纪念教堂(Memorial Church)。
纪念教堂对面是怀德纳图书馆(Widener Library),大门虽然可以进,但只有门厅可以照几张像,再往里走就要刷卡了。
远处的红色楼是学生宿舍Wigglesworth Hall,据说比尔·盖茨当年就住在这一排楼里。注意二楼有三个打开的窗户,都塞着个电风扇。这种情景后来在别的大学宿舍楼里也常见到,而且在学校商店里,能看到成摞的这种方形风扇在卖。因为高博儿子小高也在波士顿读大学,就问他是不是大学宿舍里没空调,要靠这种方式降温。高博说可不是么,全球变暖啊,以前波士顿夏天没这么热的,老宿舍楼就只能这么搞。
最后导游说校区外边还有些宿舍楼,比如马克·扎克伯格住过的Kirkland House,可以带大家去看看。一群人从Wigglesworth Hall楼之间的校门出了校区往南走,过马路时右边不远就是刚刚集合的哈佛广场,不知什么时候聚起很多穿南亚服装的男男女女,在整齐划一的喊口号,看举的牌子是孟加拉的事。动静虽然不小,但旁边基本没有围观的,路过购物和坐街边喝咖啡吃点心的都在各行其是。爸爸跟包子说,这类场景咱们平时少见哈。后来回国后再看新闻,居然天遂人愿,人家把事办成了。
这一片宿舍参观完以后,今天的项目就结束了,导游把我们带到纪念品商店购物。哈佛这方面比不了MIT,店面小、东西也不多。我们随便买了两件衣服几个小别针,结账时收银员抬头瞥了一眼在爸爸身后晃来晃去的包子,指着他衣服上的“Tours of Harvard & MIT”小贴纸问你们是刚参团逛的校园么?听包爸确认后就给打了个折,赞。
买完东西觉得今天差不多可以回酒店了,仨人走到街边,包爸掏手机开Lyft叫车。车快到时包妈说哎呦,哈佛商学院咱们今天没看着啊。于是上车后包爸在副驾位跟司机商量,能不能绕道商学院门口,让我们看看、隔车窗照两张像就行。司机说没问题,然后就这么聊起来了,司机说我十年前到中国出差待过好长时间呢,去了上海和深圳,上海真好,还说起坐火车碰到一个学生,听他跟翻译说英语,就凑过来要求聊聊,因为想练口语……没一会儿车开到商学院楼门口,司机停下车,说你们别着急,下车慢慢拍,我等着你们。
在波士顿逗留的时间很短,但观感很好,希望有机会再来,慢慢逛。
普林斯顿
离开波士顿后南下新泽西州,去了普林斯顿。这地界儿面积约50平方公里,跟帝都西城区差不多大,但人口只有三万(2020年统计数据),还不到西城区的三十三分之一。我们订的酒店在市郊,周边景致跟纽约、波士顿大都会完全不同。酒店房间和公共空间都宽敞多了,楼里空调照旧开的十足,走廊两头的安全出口大敞着,能看到外面的夏日骄阳。
放下行李打算随便转转,一出酒店门口就遇到另一家三口,没等包爸端稳相机就跑远了。以前只在动物园见过鹿,碰到野生活蹦乱跳的还挺新鲜,后来发现这物种在美国遍地都是,毫不稀奇。
这张想拍的其实是左侧草地上那只大耳朵兔,可惜相机没长焦。出酒店时包爸在手机上搜出“附近”一家超市,显示过去只要十分钟,就想着溜达过去买点东西。走了一会儿发现不对劲,路两边都是相互隔得很远的独栋住宅或企业园区,没有任何商业设施,路上静悄悄的,除了鸟、鹿、兔和我们就没别的动物了。而且很多路段马路边上就是草坪,连人行道都没有,感觉这地段儿就没打算让人步行。再仔细看了下手机,才发现原来是驾车十分钟,刚刚走这半天,连五分之一都不到,看看太阳都开始落山了,所以赶紧打道回府吧。
第二天去了市里的普林斯顿大学,这次没约到导游,只好自己瞎逛。先到拿骚厅(Nassau Hall),这是普林斯顿大学最老的一栋楼,建成于1756年,独立战争时曾被英军占领,继而挨了自己人的炮弹。按从1869年开始的传统,每一年的毕业生会在拿骚楼外植下一枝新的常青藤。照片中带数字的石块是年级石,但楼就这么大,窗户就这么些,位置早用光了,现在的年级石只能铺在拿骚楼附近的小径边了。
离拿骚楼不远是壮观的亚历山大会堂(Alexander Hall),由哈里特·克罗克·亚历山大夫人捐资建造,以纪念在这里毕业的亚历山大一门三代(分别毕业于1810、1840、1870年,数字强迫症患者表示十分满意)。1894年刚建成时只是座普通会堂,到1980年代中期,1966届校友大卫·A·理查森为纪念自己的老爸(1933届校友大卫·B·理查森)又捐了一大笔钱,将内部礼堂改造为一座专业级音乐厅,据说其声学效果可与卡内基音乐厅、荷兰音乐厅并列世界最佳。照片是南立面,大玻璃花窗两边的拱门都没锁,虽然里面的礼堂进不去,但可以在回廊里转一圈。
哥特风格的福尔克楼(Foulke Hall),建成于1921年,是学生宿舍。看学校网页介绍,整栋楼共有57间房,有单人、双人、三人和四人间,公用卫生间,还有共享打印机和乐器练习间。老建筑看着是真好,但外面看不到任何空调室外机或窗机,很多窗户大开着,估计也没中央空调,夏天要热起来也够受的。
1901楼(1901 Hall)和亨利楼(Henry Hall)之间铁门旁的镂空墙,跟之前去的哥大、MIT和哈佛比,普林斯顿校园里的建筑风格相对统一、校园面积大、游客还少,逛逛还是挺舒适的。
最后说说普林斯顿大学教堂(Princeton University Chapel),这也是哥特式风格的建筑。教堂从空中俯瞰是一个十字架的形状,东西南北四面都有很大的玻璃花窗,照片里是大西窗(Great West Window),这个不懂不敢瞎说,只能引用维基里的说法,内容应该跟约翰福音10:10有关——“I am come that they might have life and that they might have it more abundantly. 我来了,是要使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仔细看最上面好像还真有只羊……
在普林斯顿只住了两晚,包子随后加入数学夏令营,开始体验美国的课堂教学和住宿生活,包爸包妈继续旅行,重温二人世界。
费城
普林斯顿西南向不远,是鹰酱的革命老区——费城。我们的日程很紧,勉强安排了上午去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下午到中城区(Center City)。包子不在,逛校园的意义就没那么大了,所以去宾大主要是逛博物馆。宾大博物馆(Penn Museum)在大学城区(University City),这个区位于斯库尔基尔河西岸,汇集了宾大、德雷塞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等高校。这些学校也都没墙,学校建筑和民居、公用和商业设施混杂在一起。博物馆旁边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医院(Hospital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我们到的时间是一大早,街上处处可见刚下班的医护,穿着颜色不一的刷手服、背着挎着各自的包包,从医院出来往四面八方散去。包妈对这种穿刷手服出街的行为完全看不惯,包爸感觉像进了医务剧片场,十分受用。
宾大博物馆的希腊厅,馆里展示的宝贝,除了各种“有用”的古代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外,还有大量“没用”但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就像宾大创建者本杰明·富兰克林在讲述办学宗旨时所说的,既要教“实用性的”,也要教“装饰性的”——“As to their studies, it would be well if they could be taught every thing that is useful, and every thing that is ornamental. 至于他们的学习,最好能教给他们所有实用性的东西和所有装饰性的东西”
博物馆面积不大,哪怕一个厅一个厅慢慢逛,一天也够了。跟大都会博物馆相比,游人少多了,几乎可以说是清净,时不时会有由老师带着的中小学生团,华人游客也常见。
中午在馆内餐厅吃了点三明治什么的,包子在身边时每顿饭都要质、量兼备,现在两个人就简单多了。博物馆还有一个纪念品商店,颇有一些好玩的小东西,包爸挑了一盒古希腊金属兵人,十分满意。
照片中是宾大的欧文礼堂(Irvine Auditorium),位于斯普鲁斯街(Spruce St)和南34街(S 34th St)交叉路口西北角,从这个路口开始的一长条街区里就是宾大校园了。我俩从东北角的Woodland Walk进校园,沿Locust Walk向西走,这条路小花砖铺地,全程绿树掩映,两侧都是漂亮的老房子,还有很多座椅小桌可供休憩,溜达着跟逛公园一样惬意。走到1949届过街桥(Penn Class of 1949 Bridge)我们就往回走出校园,奔胡桃街(Walnut St)的宾大纪念品商店去了。后来回想,这段旅程也是遗憾最大的。主要是今年包爸开始跟着顾老师的读书会学习积极心理学,回国后看了《持续的幸福》这本书,作者马丁·塞利格曼 (Martin E.P. Seligman)是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积极心理学之父,他在书里讲了很多他在宾大开设应用积极心理学硕士学位(MAPP)的故事,如果行前读了这本书,肯定会安排更多的时间在校园里寻访大师的踪迹。
下午主要在中城区转,先去了独立厅(Independence Hall)。1776年7月4日,北美殖民地的代表们在这里签署了美国独立宣言;十一年后,美国宪法也在此制定;1790到1800年间,这里还曾是国会所在地。可以说,这儿得算是百分百的主旋律景区了。到独立厅里面参观要接受穿制服的国家公园管理局(NPS)人员的管理,一拨一拨地进,每拨游客由一名管理员带领,同时负责讲解。
独立厅能参观的一层由楼梯厅(Tower Stair Hall)、法庭室(Supreme Court Room)、会议室(Assembly Room)及连接后两者的前厅(Vestibule)组成,照片是在楼梯厅里捕蝉的光头螳螂:)
易中天老师在《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一书中对会议室做过形象的描述:
会议室里没有高高在上的主席台,没有可以让代表们并排坐在一起的巨型长桌和圆桌,只有一些小型的方桌和靠背椅。桌子的大小,大约只够四个人围在一起吃快餐……你会觉得整个会场更像一个沙龙、酒吧或咖啡厅。坐在这里的代表们也似乎并不是来制定宪法,而是来喝下午茶……如果他们对会议不满,则随时可以退场,没有人可以阻拦。所以,这种茶座式的会场,对于这样一种会议,实在是再合适不过。
包爸对法庭室印象比较深,主要是讲解老爷爷在介绍时说的话,大概意思是——咱们现在站着的地方是法庭室,从殖民时期开始,宾州法院就在这儿审案子。除了坐前面的法官、原告、被告、律师、陪审员等,这屋里更多地方是留给观众的。当年那些来这儿围观起哄的人,目的跟今天的你们一样,是来娱乐、来玩的。但如果你当年是站在被告席上,多半儿也会希望自己的命运是在大庭广众下被决定的吧?
独立厅里原来有口大钟,现在挪到北边专门辟了一块地方展示,护卫特别森严,进门还要安检,匆匆看了看没照相。独立厅南边有个小广场,时不时能看到穿着十八世纪服装的coser在游客堆里晃悠,入戏程度不一:有的表情轻松闲庭信步,有的一脸严肃滔滔不绝。
最后去的是费城市政厅(Philadelphia City Hall),建筑是奢华的第二帝国也就是拿三风(Napoleon III style)。整栋楼体量很大,建筑面积59,000平方米,跟帝都西单的君太百货差不多。北侧塔楼加站上面的城市创始人威廉·佩恩雕塑,合计高度167米,当初是瞄着世界最高建筑设计的。但在盖楼的30余年时间里,被埃菲尔铁塔(建成于1889年,300米高)、华盛顿纪念碑(1884年,169米)、安托内利尖塔(1889年,167.5米)纷纷超过。所以到建成的1894年,只能委屈地小声说我们这是世界最高的住人建筑。市政厅和西边的小公园一起,骑跨在市中心两条交通大动脉:东西向的市场街(Market St)和南北向的布罗德街(N/S Broad St)交叉处,原本一个红绿灯就过的事儿,变成一个四方形大环岛要多拐四个直角弯。当然这也不能怨当时的主事人,毕竟设计施工时,这世上根本就没汽车这东西,等新大陆遍地跑福特T型车,更要到1908年后了。这个布罗德街还要再说一句,南边部分路段被誉为艺术大道(Avenue of the Arts),沿路有数不胜数的剧院、演艺中心和艺术院校,真赶上演出季热门时段的话,那霓虹映月笙歌漫舞的浮华盛景,可以想见。
本次去美国的游记文章汇总:美东游:第一站纽约,美东游之三城四校,美东游之小众军武景点……敬请期待。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