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游之小众军武景点
包子进数学夏令营后,旅行成了包爸包妈二人游。我们从携程上订了辆商务车,这样交通就省心了:只要在微信群里跟旅行社的客服和司机说好,到时候车就来接了。司机是山西人,全家到美国三年多,一直在做司导。头两天的行程发过去后,小伙子说您这几个地方够小众的,我一个都没去过。这三处——“新泽西”号战列舰、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葛底斯堡国家军事公园——都是跟军武相关的景点,算是趁娃不在,拉上老婆纵容一下自己的“不良”爱好。不喜欢这类内容的读者请忽略本文,下一篇会恢复到那些更和谐美好的大众景点上。
新泽西号战列舰
舷号BB-62的新泽西号(USS New Jersey)是依阿华级战列舰的二号舰,1942年12月7日下水,二战期间一直在太平洋战区打鬼子。二战结束后经历多次退役封存、改装再服役,到1991年2月最后一次退役,2000年改造为博物馆舰。战列舰现在的泊位在特拉华河的新泽西州一侧,和费城隔河相望,离她的出生地——费城海军船厂(Philadelphia Naval Shipyard)也没多远,算是百战功成,荣归故里。
司机师傅掐着博物馆舰十点开门的时间把我们送到门口,这个点儿整个码头还十分冷清,除包爸包妈外一个游客都没有。包括售票处、卫生间、纪念品商店和小餐厅的游客中心在岸上,建议上船前在这里上一下厕所,另外还有收费的储物柜可以存大件行李。照片中码头上林立的黑色柱状物代表本舰参与过的重要战斗——莱特湾、硫磺岛、冲绳……舰岛左边烟囱上喷涂的大E,表示本舰曾赢得战斗效率奖(Battle Efficiency Award),红色代表工程/生存力(Engineering/Survivability)单项奖,所以喷在烟囱上。新泽西舰是美海军获得荣誉最多的一艘战列舰,舰上其它地方也能看到很多代表不同单项奖的其它颜色的E字。
码头栏杆处有很多展板,介绍曾在新泽西舰上服役的名人,比如这张照片里的五星上将“公牛”哈尔西,在历史上最大规模海战——“莱特湾海战”中,哈尔西以本舰为旗舰,指挥第三舰队参战,是役也是战列舰对战列舰的战斗绝响。
从登舰平台向舰艏方向看,几根缆绳光溜溜的没有防鼠器。船头处高耸的笼状物是高频无线电塔,笼子底座有个红圈,表明这个设备是发射机,会向外辐射无线电波,而纯接收信号的设备喷篮圈。左侧三联装16英寸炮管下、甲板上的蘑菇形凸起是舰内空气进气口,再往远处一点柱状的凸起是排气口。目前舰内是有空调的,整个参观路线中大部分舱室温度都凉爽宜人。但在二战期间,除弹药舱和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几个舱室有原始的水冷气温调节装置外,其它舱室都只能靠自然通风或电风扇降温。想想五万多吨个铁盒子装两千多人,漂在赤道附近没遮没挡的水面上被大太阳烤着,也挺艰苦的。新泽西号开始安装现代化空调差不多是1968年以后,而所有舱室(除炮塔和轮机舱)都装空调,则要到全志愿兵制实施后的八十年代了。
战列舰是大舰巨炮时代的顶级掠食者,所倚赖者就是照片里的16英寸(406毫米)口径Mk 7 舰炮。全舰9门巨炮以三联装形式分布于三座炮塔中,炮塔装甲厚19.5英寸(495毫米),发射的炮弹重达1.2吨,射程远至38公里。照片中黑色物体是涂橡胶的帆布,覆盖在炮塔开口处,炮管俯仰情况下可以在变形随动的同时保持密封,避免海水冲进炮塔。帆布箍再往上的部分炮管喷金橙色漆,标示出发射时在后座力作用下炮管回退的范围。
船艏两舷还有口径0.5英寸(12.7毫米)的M2重机枪,照片中这挺是在左舷、朝费城方向的。做为露天展品,保存状态绝佳,可以旋转、俯仰,拉机柄、扳机、表尺都运作顺滑,扣下扳机还有模拟音效,好玩。
站在船艏允许漫步的尽头处向船艉方向看,近处两个柱状凸起是排气口,右侧炮管下的方形物体是带门的防雨围挡,面向炮塔一边是门,围挡护住的是甲板上打开的舱盖,从那里进去就开始入舰参观了。炮塔左右两侧都支着遮阳棚,左侧通向登舰平台,右侧棚子下是餐饮休息区,现在还没开始营业,一个人影儿都看不到。
从刚刚提到的那个围挡进去是通向舰内的梯子,梯级窄角度陡,参观路线中很多地方要用这类梯子爬上爬下,所以最好穿运动鞋,高跟鞋拖鞋什么的就有点危险。舰内如同迷宫,但只要沿着甲板上带箭头的线条走就没问题。
水兵住舱一角,三层床每个铺位有遮光帘,床铺下面有收纳空间,旁边储物柜有名签。储物柜左边一溜三个带开孔的铁盒子里,是应急撤离呼吸器(Emergency Escape Breathing Device),上中下铺仨人一人一个。万一舰内起火浓烟密布时,把这盒子里的面罩拿出来戴好,里面有可呼吸15分钟的空气。
床铺掀起来露出来的储物空间,分成几个格子放置衣服和个人物品。几个类似这样有小件展品的空间都是用有机玻璃封闭起来的,毕竟舰里几乎看不到工作人员,也没有摄像头。
部分舰内空间被改成展厅,比如这个柜子里展示了海军中先后以“新泽西”命名的三艘军舰:1906年至1920年服役的BB-16“新泽西”号战列舰、本博物馆舰以及现役、刚交付海军不久的SSN-796“新泽西”号攻击核潜艇。最上方是核潜艇舰徽,左侧不规则图案是新泽西州的轮廓,内嵌主旋律经典画作“华盛顿横渡特拉华河”的一部分,右边背景是本舰的剪影。
这个地方看似平常,但值得说道一下。左侧白色舱壁上黄色警示牌印着“AMMUNITION FAR SIDE”,意思是这段舱壁的另一侧存有弹药,所以在这附近绝不能用焊枪什么的工具,抽烟也不行。再看这弧形的舱壁,应该能明白这是位于主炮炮塔下的炮座(Barbettes),这一圈钢板围成一个巨大的圆筒,穿过各层甲板,装甲厚度在11.6英寸 (295毫米)到17.3英寸(439毫米)之间,是本舰防护最严密的区域之一。如果这里被敌弹穿透或内部起火,可能引发能导致整艘战舰瞬间沉没的大爆炸,1943年6月IJN的“陆奥”战列舰就是因为这个在柱岛泊地爆沉,一千余名舰员惨死。1989年与本舰同型的依阿华舰2号炮塔在实弹演习时发生大爆炸,炮塔内全部47名官兵死亡。参与灭火的消防员曾报告,炮座舱壁已烧成“明亮的樱桃红色(glowing a bright cherry red)”。
厕所门口有绳拦着,估计就是复原了外观,没有上下水不能用。美海军开始在军舰上部署女兵是1994年的事,所以新泽西号在其全部服役时间内都不曾有过女兵上舰,只有男厕所。有个地方可惜没拍到,就是整个厕所的地面比周围甲板要高差不多一个台阶的高度。这是因为这个厕所位于2号甲板(Second Deck)上,这层甲板是厚度6英寸(152毫米)的装甲,承担本舰水平防护的重任,需要尽量减少开口以免削弱防护性,所以要提高厕所地板,让上下水管道在地板下改为横向,引向装甲板外沿再拐弯往下走。
舰内小卖部,这个也只是展示,烟和糖盒子都是空的。小卖部外面有个提示牌,上面印着“个人购买香烟每次不得超过2条”。
副舰长(XO)的办公桌,文件夹和一台电脑占据了大部分桌面,电脑看外观是IBM PS/2,确实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产品,和新泽西号的服役时间对的上。新泽西博物馆舰在对舰艇外观和内部舱室做复原时,主要参照战舰最后的服役期,也就是82年到91年时的风貌进行。这个时段的信息资料丰富,零备件等物品更容易获得。另外当时的舰员大部分仍在世,工作人员希望这些老兵回来时,能看到他们当年生活战斗过的地方仍保存完好。
另一位军官的办公桌,这位用的就是苹果的Macintosh了,看来海军也允许打工人上班BYOD(自带设备)。左边固定在舱壁上的是八十年代的转盘拨号电话,只能用于舰内通话。全舰舰内电话大约有800来部,现在仍有部分在使用中,游客闲的没事又知道号码的话可以用这个呼叫舰内工作人员。每部电话有个7开头的四位号码,照片里这部的号码标签上依稀写着7504。
刚才这个办公桌边上就是一个军官单人住舱,有床铺、床头灯、储物柜、盥洗台和镜柜,跟大头兵比居住环境好多了。
展出的新泽西号主炮炮塔、炮座、弹药舱的全内构模型,比例为1/72,精细程度叹为观止!这模型是位老爷子制作并捐给新泽西舰的,炮塔外观用了三花的5015模型套件,内构则全部自制,花了一年多时间。模型边有个二维码,指向老爷子说明制作过程的网页。另一个展室里还有新泽西舰的对头——IJN大和号战列舰的18.1英寸(460毫米)主炮炮塔模型,但远没这个精致。
还有全舰的模型,能看到战斧巡航导弹和鱼叉反舰导弹,也就是按80年代改装后的形态制作的。包爸包妈到这儿时模型玻璃柜还挺干净的,等我俩走以后侧面就全是手印儿了,真控制不了,要没玻璃挡着我能从头到尾把这模型舔一遍。
放模型的地方是军官餐厅(Officer’s Wardroom),照片是站在中间位置向右舷方向拍的,看座椅数量差不多能容小100人吃饭。所有人的饭菜都是在下一层甲板的军官厨房内制作,送到这层的备餐室装盘,再由勤务兵端上桌。像新泽西这样的大舰,传统上舰长是在舰长住舱里自己吃,军官餐厅的最高长官是副舰长,除非在某些活动中接受副长的邀请,舰长才会到这里来就餐。
餐厅一角展示了一整套餐具,当然这是正式场合才拿出来用的。和水兵不同,军官餐食是要自己付钱的,可以按需点餐,有人记账,每月从工资里扣。餐具都是公用的,统一保管在餐厅旁的备餐室里。
餐厅靠左舷一侧挨着备餐室和洗碗间,照片中右边窗口能看到洗碗间的水龙头,后面白色倾斜柱状物上也贴了刚才提过的“AMMUNITION FAR SIDE”警示牌,因为这个是5英寸(127毫米)高平两用炮的炮弹提升槽。另外要详细说一下的是两个窗口之间,黄底黑字的牛眼牌(bullseye),这是美海军用来标示舱室位置和用途的铭牌,只要能读懂这个就不会在舰里迷路。牌子上第一行第一个数字表示垂直位置,也就是舱室所在的甲板号,1是主甲板(Main Deck),主甲板往上是01,02,03……甲板,往下是2,3,4甲板等;第二个数字表示前后位置,是舱室起始位置的肋骨号(frame number),美海军军舰是从船艏开始排肋骨号,新泽西舰共有200多根肋骨,这里的81表示舱室的位置更靠近船艏;第三个数字表示舱室左右方位,奇数代表右舷,0表示正中间,其它偶数代表左舷,这里标01是因为这个舱室很大,横跨左右舷;第一行最后是代表舱室用途的单个字母,L是生活空间(Living Quarters)。牛眼牌第三行是该舱室的负责单位,餐厅当然是归S2,也就是后勤分队管理。第四行只在新泽西这样的老船上才有,这是二战时的舱室编号,列在这里做参考。
舰内开出一片空间设立了纪念哈尔西上将的展厅(Adm. Halsey Theater),这张照片拍摄于1944年,62岁的老人家已戴上了四颗将星,神态倒是慈眉善目,不过这可不是含饴弄孙的场景,老将军正坐在新泽西号舰桥内自己最喜欢的椅子上,目光所及是第三舰队麾下的17艘航空母舰、6艘战列舰、13艘巡洋舰、58艘驱逐舰和1100余架飞机……
舰长住舱位于01甲板处,由单人卧舱和外边的办公区组成。这是从门口拍的卧室,比刚才看到的军官住舱又大了不少。
卧舱外有很宽敞的办公/会客空间,新泽西舰服役期间在这里接待过的最显贵的客人,是1982年老舰再次服役典礼上来出席的罗纳德·里根总统。目前这片区域也是博物馆出租搞创收的地方,能容12位客人用正餐,或20人的鸡尾酒会。
多人军官住舱,除床铺椅子外,还有内置了可收放桌板、保险柜和储物空间的立柜。
无线电室(Radio Room)内的一个机柜,安装了一套AN/USQ-69(V)数据终端(Data Terminal Set),这套设备由Sperry Univac公司研发,在七十年代末提供给海军,本质上就是一个连军用网络的纯文本电邮终端。键盘手感非常好,原来的CRT显示屏被换成了液晶屏,滚动播放一些文字信息。但这个屏装歪了,面板上还少个螺丝,看着十分难受。
还是在无线电室,这是一台Teletype公司在50年代研发的Model 28 KSR型电传打字机,曾在美军队、政府和大企业中广泛使用,新泽西舰在60年代配装此类设备。这玩意儿全速跑起来能有75波特(Baud)或100词/分钟(100 WPM),内部是晶体管和机械,估计振动很大,所以配了个减震座。键盘也试了一下,键程和反馈都不错,但表面太脏了,有点粘手都。
这个空间里集中了各个时代的通讯设备,台面右侧是之前说过的80年代拨盘舰内电话(Service Phone);这个设备正上方,黑色手柄挂在一个黄铜基座里的是声动电话(Sound Powered Phone)手柄,顾名思义是以声波为能源的,断电也照样用,这类设备在新泽西舰刚下水的40年代就有了;黑手柄左边的两台也是舰内通话器,圆喇叭左侧有插孔用来连通话手柄,有一台的插孔保护盖没了;再往左醒目的红电话(Red Phone)是舰与舰无线通讯的终端,只会装在与指挥控制有关的战位上。面板正中贴了很适合通讯单位的警示牌,朗朗上口的经典宣传词“loose lips sink ships”赫然在印。
这个设备俗名吼叫器(grawler),是配合刚才提过的声动电话手柄使用的。金属牌蚀刻了舰上重要战位的号码,呼叫者用黑色旋钮转到想与之通话的位置,猛摇一通右侧的摇把,被呼叫一方的吼叫器会发出吱吱哇哇的噪音,有人拿起那边的手柄后,双方就可以通话了。吼叫器左边和上边黄铜色的是声动电话插座,把手柄或头戴式通话器的插头插在上面就可以和线路另一端的人通话了,插座上的说明文字提醒使用者要按下通话键、用正常音量说话,嘴离麦克风1.5英寸(38毫米)远。
无线电室舱门外有小桌板座椅和电话,白色舱壁有很大一块是切开后又焊上的,新泽西这样七老八十的老舰里这类补丁还是很多的。
另一处展厅里的互动展品,长条木头上装了几个黄铜开关,每个对应一种舰上声音警报,比如照片里是航空器坠毁警报,拨动这个开关就会响起这种警报,松手开关自动复位停止警报。
位于2号甲板的水兵餐厅(Crew's Mess),水兵吃饭都是免费,用餐方式类似自助餐厅,自己拿铁盘子去排队打饭,然后找个空桌吃。士官餐厅(Petty Officers' Mess)紧挨着水兵餐厅,两个加起来可容200多人进餐,数字看着不少,但新泽西舰最多时有2800多名舰员,吃饭还是得轮好几班。
餐厅一角是为失踪/被俘人员保留的位置,椅子空位以待,桌上除餐具外还摆了圣经、玫瑰、丝带、柠檬、盐、倒放的酒杯和蜡烛。要论做事讲排面儿、有仪式感,美国海军还是很可以的,五年前写过篇马革裹尸人未还,是另一个例子。
餐厅附近有个小教堂,新泽西舰上有新教、天主教神父各一人,除宗教事务外,神父们还要兼管舰员的福利和鼓舞士气。
舰上图书馆也属神父管理范围,书架上这些书都可以坐下来翻看,想借书就必须要成为博物馆会员,或投入时间当志愿者。加上书库里的,目前图书馆有三千余本藏书。
从图书馆出来爬梯子回到露天甲板上,位置是船艉附近。照片中右下角是三号主炮塔的光学测距仪,深色长方形金属盖位置按理说应该是测距仪的右目镜,可能是在老舰封存处理(英语中是个很形象的说法——Mothballing/樟脑球化)过程中已经拆掉了。再往上顶着个圆形雷达天线的是Mk 37型射击指挥仪,用来为5英寸(127毫米)高平两用炮提供射击诸元,紧急时刻也可以为主炮提供数据。这一型指挥仪非常成功有效,从二战一直服役到90年代初,除更换雷达外,主结构基本没改过。舰上的Mk 37共四部,在05甲板绕上层建筑前后左右各一,以天空(Sky)加数字命名,照片里的是朝船艉的天空4。
在舰内转了两个多钟头,出来发现外面浓云密布,特拉华河虽波澜不惊,但眺望费城,一派急雨欲来的架势。
左舷醒目位置装了一座40毫米博福斯4联装高射炮,复原效果相当好,旋转手轮可以控制炮的回旋和俯仰,要愿意花钱,甚至能当礼炮放听个响。这是如假包换的原装货,新泽西舰刚服役时舰上有20座之多,1968年改装时全拆下来放仓库落灰了,这座运气好经修复后回了老家。右侧黑牌子上列出了修复项目中出钱的金主,有洛马、Verizon这样的企业、新泽西舰老兵基金会等社会组织、更多的是个人捐资,出5000刀以上组里还有位匿名人士。
位于04甲板的装甲指挥塔(conning tower)是全舰的指挥控制中枢之一,可惜不能进去。这张照片是从右舷舱门处向内拍的,能看到巨大的舵轮,舵轮右边灰色面板中间的圆形设备是罗盘,远处窄窄一条亮光是观察孔,这个孔右边弯曲的管状物是传声筒,通向正上方的主炮指挥仪。舱门左侧白色垂直管道上有个红色摇把,末端是个处于收拢状态的木把手。
整个指挥塔是个俯瞰呈椭圆形的筒仓,由17.3英寸(439毫米)、也就是两拃多厚的装甲板围起来。照片中是指挥塔右舷的舱门,看门侧面应该能感受到惊人的厚度了。单这一个门就重达3800磅(1.7吨),正常情况下由电液泵驱动开合。设备故障时,可以用上一张照片中出现的红色摇把,在舱内狂转无数圈进行开闭。人力开关这门也是个收费项目,就是不知什么样的冤大头想花这钱。舱门关上后,还要用另一个摇把,依次转动门上的三个凸起,将固定销推入右侧装甲板的三个孔中实现固定。舱门达到开启位置后,也要转动中间那个凸起,将舱门固定在开启状态。
这是从左舷舱门向里拍指挥塔内,右边舱壁上能看到之前说过的舰内拨盘电话、声动电话插座和手柄。这么小一个空间里要放各种设备,还要装下十几个人,如果是战斗状态,俩舱门一关,呆里面就真挺憋屈的。
视频是3号主炮射击指挥仪(Spot 3 Gun Director)内部,这里位于装甲指挥塔正上方,是个由12.1英寸(307毫米)装甲包起来的小舱室,由四名成员(trainer, spotter, leveler, crossleveler)操作,因为被人和设备挤的满满当当,所以在海军中被称为沙丁鱼罐头(sadine can)。类似的主炮射击指挥仪还有两处,用定位(Spot)加数字命名,分别是主桅高处012甲板的定位1以及船艉06甲板的定位2。跟定位1定位2不同的是,定位3是固定不能旋转的,跟踪目标靠转动潜望镜实现;另外定位3的位置最低,没配长长的光学测距仪,如果需要在这儿指挥射击,说明敌舰已经离的很近了。
主炮射击指挥仪的作用是使用光学和雷达设备,对敌舰进行持续跟踪,提供目标的方位、距离、距离变化率、航向,以及我方炮弹落点等信息给主炮绘图室(Main Battery Plotting Room),综合本舰航向、速度、水平状态,环境气温、风向等数据,经Mk 1火控计算机解算出射击方案,控制火炮发射。照片中是水平仪,这是一个贯通天花板和地板可360度旋转的立柱,向上穿过天花板的是潜望镜,水平仪操作员(leveler)通过照片上方的目镜跟踪目标,然后用下面的两个手轮进行水平调整。潜望镜还很好用,可以清晰看到费城的高楼大厦,用十字线东瞄瞄西瞄瞄,好玩!
水平仪的两个手轮转起来十分丝滑,各自固定了一个火炮发射扳机(Firing Key),万一主炮绘图室、其它射击指挥仪被击毁或出故障,是可以从这里控制主炮发射的。左侧的扳机是齐射信号扳机(Salvo Signal Key),连续按压三次会在全舰各处响起齐射警告铃,提醒大伙儿要开炮啦!右侧扳机是手动发射扳机(Hand Firing Key),扣动后主炮发射。
定位3的舱壁上还有无数复杂设备,照片中左侧是目标航向指示仪;中间的是炮塔指向仪(Turret Train Indicator),可以看到三个炮塔各自的当前指向和设定指向,显然已经是摆设了;右侧是四座5英寸高平两用炮指挥仪(天空1至4)的指向仪。
80年代改装时增加的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Phalanx CIWS),火炮是20毫米口径6管旋转机炮,每分钟射速3000发,可以靠顶部的雷达独立运作,用弹幕击落迫近的导弹、飞机等空中目标。
位于05甲板右舷侧的MK 137诱饵弹发射器,6管一组共四组,发射面板在附近舱壁上。
在05甲板上向下看03甲板上的一座呈竖起发射状态的战斧巡航导弹发射器,每个发射器四管,其中一个发射管做成导弹刚刚发射,冲破管口密封的场景。战斧巡航导弹主要用于对地攻击,可以携带核弹头或1000磅(454公斤)的常规高爆弹头,贴地曲折迂回飞行2800公里,击中预定目标。同样的导弹在岸上游客中心里还有一枚,吊在天花板上,可以从头看到尾。
新泽西博物馆舰体量之巨大、开放舱室之多、内容的丰富和互动性,都大大超乎预想,可惜的是当天还有别的安排,只能带着遗憾离开了,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再来。
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
第二个军武景点是美国海军学院(United States Naval Academy),位于马里兰州首府安纳波利斯市内。司机师傅也是头回来,一路跟着导航走倒没什么难度。但等车停了我们向外一张望有点懵,铁门紧闭一个人影儿都没有,而且看门里那两个挡路的花坛,感觉这门平常就不会开的架势。司机有点犹豫,说不会走错了吧?这时我看到门里林荫道上一群游客样儿的闲人在慢慢朝门口走,于是说我们下去打听一下吧,您找个凉快地方停车,要用车电话联系。我俩下了车,站路边等着。大门门柱上挂着3号门的牌子,还有密密麻麻小字的警示、限速和禁飞无人机的牌子、地上漆着“美国政府地产”的字样,还挺有大机关派头的。不过四下全无文武职员、一溜矮墙头上也没有带刺铁丝网和摄像头(门里左侧房子门口有几个),透着全凭自觉,这档次立马儿就下来了。铁门上有学院的徽章、海锚和三叉戟图案,肯定是贴着学院校训“ex scientia tridens 海权(三叉戟)来自知识”的意思来设计的。
这个3号门正对着马里兰道(Maryland Ave),围墙外是汉诺威街(Hanover St),站门口往东看是学院大教堂(The Naval Academy Chapel)的穹顶,还是挺气派的。两条街上都静悄悄的,行人少见。等刚刚看到的那伙人走出来,包爸上去打听了一下,他们确实是游客,说这个门是出口,要进去参观得走乔治国王街(King George St)的1号门。于是包爸给司机打电话,让他来接我们。
从刚下车时,包爸对周围的街景就有种奇怪的感觉,于是在等司机转回来的空当儿,四下一通寻摸。往西南方向的马里兰道看的时候,终于想起来了,1992年上映的爱国者游戏(Patriot Games)电影里就在这个位置拍过一场动作戏:哈里森·福特演的主角、海军学院平民教授杰克·瑞安从3号门出来,在这段街面儿遭遇了爱尔兰恐怖组织的刺客。
跟32年前的电影片段相比,这块地界儿变化不大,部分路面从水泥变砖面、墙面和消防水龙漆了不一样的颜色。电影情节所需的投币卖报箱是没有的,路边停车时间表也成禁停牌子了。
司机过来后把我们接上送到1号门,这里有停车场还有全副武装的岗哨,像样儿多了。师傅好意想让我俩尽量少走点路,一直把车开到入口起落杆前,落下车窗跟站旁边穿数码迷彩挎步枪的陆战队员说我们想进去参观。迷彩小伙儿低头往车里看了看,问你们是DOD的么?司机说啥?我有点方跟司机说他问咱们是不是国防部的,司机啊我们就是游客,迷彩小伙儿伸手跟司机要来驾照看了看,说不是DOD的车不能进,我给你把栏杆提起来你往前调个头,把客人送那边,那是游客入口。我俩就这么进了学院大门,过门口经安检后是一溜展厅和一个很大的纪念品商店,右手侧是哈尔西田径场(Halsey Field House),这也是纪念公牛哈尔西的,将军是海军学院1904届毕业生。
从纪念品商店出来就能看见海了,和包妈沿海边走了走,看看海上漂着的漂亮小船、吹吹海风还挺舒服。经过海军学院体育协会(Naval Academy Athletic Association)的楼,隔玻璃幕墙看到楼梯间里挂着架F/A-18战斗机,还是海军“蓝天使(Blue Angels)”特技飞行队的蓝黄涂装。推门进去看见门厅尽头问讯处站着个大妈,包爸过去问这里能参观么,大妈说可以啊,然后冲楼上比划,楼梯这边可以随便转,那边是办公区不开放。于是我俩顺楼梯往上走,在飞机下开始照相。走近了看发现进气口是方形,也就是带隐身设计的F/A-18E型,但尺寸明显小,而且就靠这么一个点挂天花板上,应该就是个大尺寸的玻璃钢模型。刚才那大妈远远见我们在照相,颠颠儿跑过来说我给你俩合影吧。
从体协出来溜达到了达尔格伦厅(Dahlgren Hall)门口,这楼是以十九世纪时的海军将领、军械专家约翰·A·达尔格伦(John Adolphus Bernard Dahlgren)命名的。建筑是美术学院派(Beaux-Arts)风格,讲究对称、宏伟和秩序感,外立面有繁复精致的装饰,挺好看。
大楼原本是海军学院的军械库,这个高好几层的大铁门确实有那种要害部门的气势,现在已改为综合用途,有学员食堂、社交活动区和办公区。我们到门口时正好过来一队军校生,穿着统一的夏季运动服背着双肩包,远看有点像小学生刚放学……
总算看到位穿白色夏常服的了,帅。
达尔格伦厅北边有个庭院,在草坪和砖地间有好大只的松鼠在招摇过市。小院里还摆了两件战利品——二战时IJN的九一式和九三式鱼雷,照片中是九一式空射鱼雷,日军偷袭珍珠港时,港内战列舰大街面向开阔水域的四艘战列舰都挨了这型鱼雷的狠揍,三艘沉没一艘重伤抢滩。照片中没出现的九三式鱼雷,射程更远速度更快威力更大,二战期间被这种鱼雷击沉的盟军战舰计有1艘舰队型航母、11艘巡洋舰和11艘驱逐舰。总之是让美军吃过大亏的东西,需要留下来让一代代新兵时不时看看。
庭院一角还有2000年竖在这儿,纪念美军潜艇兵百年历史的雕塑,形象是一艘冲出水面的现代潜艇,艇身下的海浪里有很多海豚和诡异人脸。
从东南方向看学院大教堂。
位于大教堂东南侧的海军学院院长官邸,小楼有34个房间,建筑面积15000平方英尺(约1400平方米)。除了供院长一家子住以外,还会接待来访的重要宾客、举办社交活动。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要从安纳波利斯港乘船出远门前喜欢到这里小住,因为他坐轮椅,所以在一楼为他新添了间浴室。看台阶上的字,现在住这儿的一家子都是海军将官,女主人是院长、海军中将(Vice Admiral)伊维特·戴维斯(Yvette Davids),男主人是海军少将(Rear Admiral)凯斯·戴维斯(Keith Davids)。查了一下维基,老婆比老公大一岁,服役年头多一年,衔儿也压一级,合理。
和包妈溜溜达达走到大教堂时,刚好错过开放时间,只能在旁边花园里照几张像了事。然后就往学校外走了,照片中是3号门内侧,也就是一开始到的那个门。刚才从外面看不到,原来门里这房子是个叫1845(海军学院创建之年)的咖啡厅。
左侧这个单向转门就是出口了,远处跑过来的两个军校生看包爸在拍他们,马上开始招手,还很大声地问好,听上去中气很足,看来还没跑开。这俩小伙儿上身穿的运动服明显跟刚才见过的那群军校生不一样,不知是不是高年级和新生着装有区别。
葛底斯堡战场
葛底斯堡战役是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最血腥的战役之一,1863年7月1日至3日三天时间里,北方(联邦/Union)和南方(邦联/Confederacy)两支军队殊死搏斗,在战斗中共阵亡7000余人、受伤33,000余人、失踪或被俘10,000余人。昔日的战场现在是国家军事公园,总面积3,785英亩(15平方公里),大概20个故宫那么大。司机拉着我们先到葛底斯堡市东南的国家军事公园博物馆,这里有室内展区、播放纪录片的影院、餐厅、纪念品商店和一个展示360度战场全景油画的天幕厅,按场次播放带声光特效的战役全过程语音解说。
从博物馆出来后,司机开始按刚刚拿的景区地图上的自驾游路线,拉着我们在战场上转。第一站到的是小圆顶(Little Round Top),战役的第二和第三天,北军坚守在这个小山顶上,南军则试图从这里迂回到敌人防线后方。站在山顶,四下一览无遗,确实是险要之地。照片是在小圆顶上的纽约第12和第44步兵团纪念碑(The monument to the 12th and 44th New York Infantry Regiments)门洞下朝西拍的,远处中间偏左那几块大石头是著名的恶魔巢穴(Devil's Den),离这儿直线距离不到500米,是另一处血流成河的地方。
还是在小圆顶上,从刚才的纪念碑再往北一点,是沃伦准将(Gouverneur Kemble Warren)的雕像,在葛底斯堡战役中,测绘工程兵出身的沃伦在北军波托马克军团中任总工程师,正是他发现了小圆顶是关键所在,并在南军发起攻击前几分钟在山顶组织起有效的防御。
小圆顶转完,感觉该从南军视角看看了,于是让司机带我们去了景区地图上的4号点——北卡罗莱纳纪念雕像(North Carolina Monument)。在这次战役中,南军里有32个北卡州人组成的步兵团,其中15个团参加了发生在战役第三天,以伤亡惨重著称的“皮克特冲锋(Pickett's Charge)”,照片是在纪念雕像北侧,向东南也就是皮克特冲锋发生的平坦旷野拍的。一百六一年前,也是在这样的炎炎夏日里,南军一万两千多精壮官兵从林木掩映下出发,步入这片朗朗乾坤下的修罗场,能全身而退者,不足一半。多少青年才俊,在此化作一抔黄土。照片中远景左侧的白色建筑,是北军阵营的宾夕法尼亚州纪念碑(State of Pennsylvania Monument)。北卡宾州,地理相隔不过几百公里,山河风土义理人情,相异几何?同根枝蔓,却在战火中相互煎熬,真是世间惨剧。
还是在北卡州纪念雕像左近,向东南偏南方向拍摄,远景中间的小山包就是刚刚去过的小圆顶。
北卡州纪念碑背靠邦联大道(Confederate Ave),这条路和战役第二、第三天的南军战线基本一致,所以沿线处处是南军大大小小不同单位的纪念碑,还有很多火炮沿路阵列。我们接着去的是弗吉尼亚纪念碑(Virginia Monument),这个碑的造型还挺传统的,最顶上是南军指挥官、弗州人罗伯特·李将军的骑马雕像,下面有代表南军步骑炮各兵种的七名士兵像,基座刻有铭文:Virginia to her Sons at Gettysburg。
然后去的是刚刚在北卡州纪念雕像处远远看到的宾夕法尼亚州纪念碑,论体量比之前看到的所有纪念碑都大多了,毕竟整个葛底斯堡战场在宾州境内,在自己地盘上纪念自己的子弟兵,多花点钱建气派点说的过。纪念碑拱门内壁上有铭文,记载宾州为此役提供了69个步兵团、9个骑兵团和8个炮连总计34,530人,阵亡1,182人,受伤3,177人,失踪860人。纪念碑四面基座布满青铜板,刻有上述这些宾州老乡的姓名。四面拱门上方有浮雕装饰,表现了北军步兵、骑兵、炮兵、信号兵的形象,此外还有八座青铜人像,是林肯总统、宾州州长和六位来自宾州的将官,包括此役北军指挥官米德(George Gordon Meade)少将。
转完宾州纪念碑,司机开车带我们穿过葛底斯堡城区,去了北边的永恒之火和平纪念碑(Eternal Light Peace Memorial),也是当天的最后一站。纪念碑底座上刻着大字——PEACE ETERNAL IN A NATION UNITED;碑体正面有浮雕,两名女性象征和平与善意,脚边是向前看的鹰酱;碑顶青铜大缶内有天然气管道,火焰长明不灭。纪念碑于1938年7月3日落成,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参加揭幕仪式,两位分别来自南军和北军的91岁老兵,一起为纪念碑揭幕,同时点燃火焰。这把火一直烧到1974年,全球石油危机来临,麻了爪儿的国会顾不上围这永恒之火的面子,把气给掐了。1976年换上电灯,算是又有了亮儿。到1988年终于缓过劲来,再次恢复成24小时烧气至今。
在包爸小时候,军事和武器绝对是一个男孩儿的正当爱好,是得到官方认可、鼓励和怂恿的。有关军武的叙事,充满了宏大、光荣和诱惑,正如王朔在《动物凶猛》中所写:
唯一可称的上是幻想的,便是中苏开战。我热切地盼望卷入一场世界大战,我毫不怀疑人民解放军的铁拳会把苏美两国的战争机器砸的粉碎,而我将会出落为一名举世瞩目的战斗英雄。
我仅对世界人民的解放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成年后,脑子里的水多少控出来一些,吃进去的蛋白质总有些长成脑细胞去填了缝儿,知道了兵凶战危是什么意思,明白了不惜代价和成为代价的区别。由此,希望军武这概念终有一天能变成历史遗迹,在某个遥远的地界儿落土攒灰,偶尔有人来看看摸摸,照几张像后扭脸回家,接着过正常日子。
本次去美国的游记文章汇总:美东游:第一站纽约,美东游之三城四校,美东游之小众军武景点……持续更新中,敬请期待。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