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

A collection of 60 posts
帝都街拍之社恐很少拍人
生活碎碎念

帝都街拍之社恐很少拍人

虽说疫情是百年难遇之世界级灾厄,自己无时无刻不在盼着劫波渡尽、恢复正常。但对于社恐的包爸来说,起码对宅家干工作不见人和出门戴口罩少寒暄这两点,是颇为中意的,上图帽儿衫上的文字基本上活灵活现了自己的内心。当然大部分时候,社恐要面对的都是不如意之事,比如年初报名kelvin李老师的数码摄影课后,包爸开始每天带相机出门拍照练习,但作为社恐,在街上拍陌生人真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以下就是攒了好久的一批勉强之作。 为家附近的老居民楼做墙面喷漆的工人,最近小区里类似的粉饰工程有不少,据说都是托了党建百年之福 早上胡同里寂寥的环卫工人 中关村附近一位挎着艳丽包包的吸烟男士 墙面喷漆工作完成,正在拆脚手架的建筑工人们 祖孙俩 母女俩 天坛公园里练推手的红男绿女 天坛东侧坛墙边跑步的男子 古北水镇里和大橘狭路相逢的一家三口 这个比较特别,是某天包子放学时正和同学们瞎聊时被爸爸偷拍的。回家看照片怎么看怎么眼熟,在自己图库里一搜,果然找出张中苏蜜月时的宣传画,对比看真是惟妙惟肖:)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
3 min read
东夹道探宝
我家包子

东夹道探宝

上回书说到爸爸一早送包子到白塔寺附近上劳动技术课,很快到了下午放学时间,又该接小家伙了。 坐两站公交车到安平巷东口外,这小院的门簪还真是应景儿。 沿安平巷走到包子他们上课的地方等着娃出来,恰好对面是体量巨大、建于1958年的福绥境大楼,彼时又称为“人民公社大楼”、“共产主义大厦”。这座平面为Z字型的8层大楼,据传使用人民大会堂剩余建筑材料建造,是北京第一座配备电梯的居民楼。首批入住者要经过政审,都是根正苗红的社会主义精英。整座楼不但鹤立鸡群于老城区中,更有许多颇令人瞠目的特点:单元房内没有厨房,吃饭到楼内大食堂或订餐后送上门;居室配有当时极少见的带澡盆的洗浴间;每层有开水间;家中幼儿在大人上班期间送到大楼西段一至三层的幼儿园;孩子再大一些可以住进四到八层的集体宿舍;楼中还有理发室、小卖部和服务室……可以说大楼就是一个独立的垂直社区,设计理念绝对超前。但时过境迁,如今此楼已破败不堪,成为安全隐患。大部分居民迁出后的空屋连栋惨景,流传网上已成北京胡同鬼楼之盛名。大楼虽被列为文保对象,但并无保护或利用迹象,且仍有二十余户居民坚持在楼内生活。镜头中大楼顶层破窗而出的野生枝杈,突然让包爸
6 min read
帝都街拍之新街口伟大复兴
生活碎碎念

帝都街拍之新街口伟大复兴

今天包妈陪包子在外面练合气道,娘俩儿突然想吃汇力发的巧克力卷和古早味面包,于是一个电话敲过来。包爸得令不敢怠慢,拎起购物袋出发去买。溜溜达达快到汇力发时,惊喜地发现积水潭十字路口南边的大工棚开拆了,估计地铁19号线开通在即了!这个硕大无朋的临时建筑戳这儿已经好几年了,把路口西南角的两个购物中心堵得严严实实,南北车流也时有拥堵。期盼那拆光理净地铁通车日,就是我大新街口伟大复兴之时! 施工区域被新街口七条分为南北两段,这是南段的龙门吊,围墙内的施工区基本是露天的 被南段施工区挡住的新街高和大厦,这几年生意估计受了不少影响 北段施工区是一个超大的工棚,棚顶和东立面已经拆的差不多了 轻钢龙骨和钢梁 在工作台上高空作业的工人师傅 被师傅发现了 北施工区南侧的人员通道 从紧挨着工棚的新华百货一侧看施工区里 新华百货里面有物美超市还有包子超爱的必胜客 从上图拍摄地点积水潭向南奔新街口、平安里,直至西单,是包爸从小混迹活跃的区域。大学毕业后虽搬到了朝阳,但这一带那时集中了很多经营电子零件的批发市场,里面混有很多卖DVD、音乐CD和游戏光盘的商户,所以
3 min read
帝都街拍之久违的天坛
生活碎碎念

帝都街拍之久违的天坛

五一假期因为客流量控制,没去成天坛。昨天溜达过去找补上,想想上次来还是包子没出生的时候…… 祈年殿周一闭馆,只能大门口张望一下 天气很好,就是有点晒 东侧坛墙 远看一条大尾巴以为是狐狸,近看是大橘 小松鼠飞快地横跨人行道 原来在树底下埋了好吃的 西天门 树木茂盛,但是不太凉快 西配殿外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2 min read
数码摄影技术之回炉再造
生活碎碎念

数码摄影技术之回炉再造

最近在微信朋友圈发照片的频率有点密,终致有人发问:“你是买了新相机么?”,包爸回答:“不,是报了个数码摄影的线上课。”,发问的老哥犀利点评:“你这是回炉再造啊。”……确如这位同学所言,包爸上次正经学拍照还是上世纪90年代在厦门读广告专业时上的摄影课,那会儿大家对数码相机闻所未闻,都用35mm胶卷的单反相机学习,在李世雄老师教导下,算是打下了摄影基本功。当数码摄影成主流后,又向小白习得一些Photoshop修图的技巧,比如弄弄色阶(level)、调调色相饱和度(saturation)最后再加加锐(sharpening)三板斧。就这点技能组合,居然一直用到现在,确实早该重构一下了。 Kelvin李老师的摄影课 而引致自愿回炉的直接原因则是去年在微博上follow了Kelvin李老师,这位居住在日本的80后小哥哥本职咨询,业余时间做摄影师,发布了大量精美的高清照片。包爸十分喜爱李老师作品中独特的色调,以及生活细节爆满的质感,常下载老师的新作设为电脑、手机桌面。新年伊始,李老师的摄影课上线cctalk,包爸毫不犹豫交费报名参与。 如今课程已过太半,虽然有些内容如街拍技巧、商业接拍等自己
9 min read
一起凉凉
生活碎碎念

一起凉凉

疫情至今(本文写于11月底),虽然各项管控表面上运作依然,但很多时候只是走形式罢了。拿进门测体温这事来说,就算还有保安在敷衍潦草地叮你一下,可经过近一年的高强度使用后,电子体温计早就不堪一用,常常测谁都是三十三四度,按包子说法就是“一起凉凉”了啊……类似这种在社会管理中,空有现代化、数字化的设备和制度,执行起来却变形走样儿的现象,如今俯拾皆是。 从管理者角度来说,当然有经验不足、无心之失的可能;但留有例外、以利寻租亦是常见,连写字楼门口保安尚会时不时对不耐烦在门口扫健康码的人挥手放行而获点头之赞,遑论真正权柄在握者;最大问题则在于我朝权力利益分配,历来从上向下授予,管理者第一要务必为以成熟套路满足人数较少、立场观点大同小异之上级要求,此远比应对每日蚁聚蜂拥、其心各异之管理对象重要。 当然受管理之群众亦有其责,百姓普遍持实用主义,对加诸自身的规章制度,并不视为天经地义须严肃践行之契约,内心希望规则只对他人有效,而自己可随心所欲。包爸一早送娃上学必经一个宽阔马路和小胡同相交的路口,胡同口很窄许多骑车人忽视红灯继续前行,送孩子过马路的家长遇到这种情况,往往侧之以目或出声指责。但短短五
4 min read
周末DIY之极简厨余垃圾收纳倾倒盒
生活碎碎念

周末DIY之极简厨余垃圾收纳倾倒盒

话说帝都开始垃圾分类收集已经好几个月了,一直自以为了解并遵守了全部规定,直到某天早上倒垃圾,发现志愿者在用一个铁钩子把“厨余垃圾”桶里的塑料袋勾破、取出来。这才明白,原来厨余垃圾只能放在可降解塑料袋中扔进垃圾桶,如果用普通塑料袋装着,就需要把垃圾倒进桶内,用过的塑料袋则投入“其他垃圾”桶中。 家里塑料袋已经够多的了,实在不想再添新东西。而用普通塑料袋装然后到垃圾桶前倒的方法说实在很麻烦,塑料袋软软的,不但要用两只手折腾,弄不好还会倒在外面或弄脏手。为解决这个小问题,自己用家里常见的牛奶利乐砖包装盒做了一个厨余垃圾收纳倾倒盒,方法如下: 材料和工具 * 一升装牛奶/果汁的利乐砖包装盒 * 刻刀 * 直尺 * 马克笔 制作过程 1. 将包装盒顶部的两个三角形折角展开; 2. 用直尺量一下厨房操作台下柜门的厚度; 3. 将包装盒平放在桌面,注意靠盖子较近的一侧朝下,朝上的侧面从顶部边缘向下,用直尺标记刚才量过的厚度,左右两边都用马克笔标记一下; 4. 用直尺比着,沿刚刚标记的两个点,使用刻刀轻划一道刻痕,不要刻透
4 min read
一个大窝瓜
生活碎碎念

一个大窝瓜

周六,包妈在家开网络教学会,包爸带包子去上机器人和数学课。等下午上完课回了家,包爸进厨房,发现台面上摆着个硕大的不知名植物,心里好生奇怪——“这什么玩意儿?”,“窝瓜”,“你买的?”,“楼下邻居送的” 说到这儿包爸大概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事情的起因是让包子学骑车那阵儿,上闲鱼买了一辆迪卡侬的22吋自行车给包子专用。小院自行车棚空间小,上下班车进车出时尤显局促,在腾挪空间时,容易偏向最容易挪的包子这辆,有时甚至被移到墙侧横放。包爸不胜其烦,有天想到自家单元门内空间有几辆自行车似乎很少被移动,于是就把包子的小车放到了这里。 很快在邻居们的微信群里有人发出信息,说自己年纪比较大,楼道里新出现的儿童车让自己用自行车出门时不方便,希望理解。包爸一看人家说的有道理,就在群里答应把小车搬出去。就是这简单自然的回应让那位邻居记挂在心,今天用大窝瓜来表示了。 包妈又说,送窝瓜上来的并不是年纪大的那位邻居,他们听力有恙,只能用手语交流,所以拜托了懂手语的五楼邻居送来。这时包爸终于弄明白了到底是哪位邻居,想起这家的两位老人一直对包子特别友善,有次粗心娃把红领巾掉在楼道里,老奶奶还特意爬楼给我们送来
3 min read
古北水镇小憨憨
我家包子

古北水镇小憨憨

往年寒暑两假都要带包子去外地玩,从去年年末疫情开始,这个惯例就无法延续了,包子憋了一肚子气。好容易迎来了十月国庆中秋两假相连,终于可以出去玩了!爸爸妈妈预订了离京不远的古北水镇,本意是随便溜达溜达,好好泡泡温泉。 第一天:小憨憨来了 运气好的是正赶上怀密线将起点站改到了离家不远的北京北站,包爸提前几天买好了火车票,大人12元一张,小孩半价,真是便宜。到出发那天,一家人不到六点就起床,早早到北站上车。车开后发现幸亏早来了,这趟车属城际列车性质,所有票都不对号,当天是假期乘客很多,来的晚的就只能一路站着了。 列车准点到达古北口站,出来还要再坐公交车才能到景区门口。酒店的工作人员在门口等着,带我们到游客中心办理入住等各项手续。 游客中心还挺气派,面积也够大,虽然游客不少,也没觉得拥挤,还有余暇拍照。 进景区后坐电瓶车到了酒店,把行李放下后出门游玩!从这儿开始,包子开启了小憨憨表情包模式。 流水憨憨。 桥上憨憨。 在烧肉馆吃午饭,点了据说是古北特色的烧肉套餐,果然很好吃:) 吃完饭出来没多远是游船码头,坐摇橹船沿水路走,基本
11 min read
真武庙邻里今昔
生活碎碎念

真武庙邻里今昔

今 上个月包爸带着包子到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给小家伙做牙齿窝沟封闭,时间正是中午,包子已在学校吃过饭,但爸爸还没有。于是下了公交车后,打算先找个地方把饭吃了再去。这一片地方叫真武庙,包爸的发小白猴君以前就住在这里,那时经常到这里找他玩,记得有条小街很热闹,有不少饭馆,于是带着包子往那个方向溜达着。 典型的五十年代苏式住宅楼 正走着,包子看见路边一栋楼挂着个“单身宿舍”的牌子,估计是想到了单身狗,少见多怪地笑起来,爸爸于是给他讲了一下几十年前,大部分人都在国家单位工作的那个时代,没有商品房,需要单位自建宿舍提供给员工居住的历史往事。 通向楼群间小花园的拱门 终于走到印象中的那条商店街,没想到眼前的街景却是一片萧杀,原来鳞次栉比的饭馆、商店都没了踪影,临街房屋都恢复成整齐划一的民居形态,菜市场虽然还在,但想踏踏实实坐下点菜吃饭的计划却绝无可能了。 开墙打洞治理颇见成效,柴米油盐烟火涤荡不再 无奈之下,只好带着包子到卫生服务中心里坐下,掏手机叫了个瑞幸咖啡的外卖,点了咖啡羊角面包和蔬菜卷这类不需要餐具、也没有异味的食物,在候诊区草草吃了。包子照例瓜分了爸爸一部分食
13 min read
炫技
生活碎碎念

炫技

做为资深挨踢精英,包爸对自己使用互联网搜索的能力一向十分自信。这个能力的一个实用方向就是在图片/视频中寻找蛛丝马迹,通过网络搜索信息,定位拍摄地点。说“实用”其实有点亏心,因为玩这个真的是毫无实际用途,纯炫技而已…… 1. 演练夜景 最近帝都的大事是70周年庆典近在咫尺,晚间封路进行全程演练成为常态。那天群里有人贴出一张路人拍摄的演练夜景照片,有人说这地方看着眼熟啊,在哪里呢?包爸立刻来了劲头儿,马上打开浏览器开始搜索。 第一步按理说应该是在电脑中查看图片的元数据,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文件会包含时间、拍摄数据甚至经纬度信息。但由于在微信中发送的图片会被压缩,元数据也会丢失,所以只能跳过这步,先仔细看图,寻找线索。 既然是国庆演练,可以大胆猜测图中主路是长安街,看宽度也确实像。但长安街好长啊,具体位置还得接着找线索分析。 镜头近景处的路面显然要高于演练车辆所在路面,车辆路面是一个下坡,在最低处和右侧的辅路汇合,也就是说这是一个至少三层的立交桥,这下范围就收窄多了。 图片中车辆
6 min read
高粱桥头
生活碎碎念

高粱桥头

高粱桥是北京西直门外的一座石桥,始建于元代,因架在高粱河上而得名,现存桥梁为清代的。以前这里不但是进出京城的主干道,还是春游踏青的胜地。现在周边高楼林立、道路密集,过往行人如不特别留意,根本无从发现,石桥落寞已久。 桥头吃面 那天看到“天下美食出北京”公众号的推送——20年后,正宗的西直门桥头面馆终于回归了,文中的“桥头面馆”在1989年于西直门立交桥桥头开业,老板姓梁,一度颇有名气,后来不知怎么就关张了。现在重开,地点改到了高粱桥附近,老板据说是老梁的儿子小梁。 包爸一看这饭馆离自己很近嘛,趁着中午没什么事,去试试吧。于是蹓跶过去,点了一碗牛肉拉面,一碟辣牛肉。拉面确实好吃,不枉此行。但店面很小,餐台、座椅和菜品设计应该是定位于周边上班族的工作餐,不适合携家带口或呼朋引类。 桥上怀古 吃完面往回走,走上高粱桥,看着桥上车水马龙、桥下流水不惊,想起北宋初年宋辽高粱河之战应该就发生在这附近。 宋军统帅就是那位烛影斧声的宋太宗赵光义,将领中既有开国老将石守信、高怀德,潘美(杨家将中的潘仁美)、钱俶,
6 min read
帝都服务业吐槽汇
生活碎碎念

帝都服务业吐槽汇

全国人民早有公论:帝都虎踞龙盘气象万千,但服务业基本等同拆烂污。包爸做为一名生在胡同里、除四年大学外没有长期离京历史的北京土著,今天也要恨铁不成钢地集中吐槽一次: 糊弄事儿系列 端午期间一家三口出去玩,在XX居老字号饭馆吃午饭。刚落座包子就发现桌上摆着个计时沙漏,马上抢到手里玩。包爸心想这老饭馆挺好嘛,还让顾客监督上菜时间。包子玩了一会儿断言:“这个坏了”,爸爸拿过来观察了一下,发现没坏,但沙子下漏确实非常慢,几乎无法令人察觉。再看了一下旁边的牌子才知道,时限竟然长达45分钟,这得算是糊弄事儿了吧? 夏天已到,包爸张罗着在家附近再办一张游泳卡带包子去。那天一早找到家健身房进去,似乎人家刚上班。前台小妹扯着嗓子喊销售主管——“Cindy,有客人!”,然后后面转出一个穿套服蹬细高跟鞋的靓妹,打着电话走到我面前。听她口气颇不耐烦地说:“我也没有办法,都跟您说了,我已经跟老板提过了,他当时没反应,现在他肯定还在睡,中午才能来。我现在还要开会,待会儿再说吧!”电话挂了我想着该接待我了吧,可靓妹却一转身走到旁边两个穿运动服、教练模样的男青年面前,这两人则手背后脚分开与肩同宽毕
5 min read
早起众生态
生活碎碎念

早起众生态

今年包爸办了游泳馆的早场(6:00-8:00)卡,赶在送包子去上学之前,用晨泳开始新的一天。锻炼的效果目前还没怎么显现,不过倒是由此见识到一些早起的生物形态: * 起床气 晨曦中迎面走来小公母俩,男的突然瞥见女的手里的塑料袋就嚷嚷起来:“你怎么把垃圾一路拎这儿来了?”女的斜了对方一眼,咽了一口明显是忍了一下未遂,随即爆发:“这tm是给你妈拿的鱼!” * 歌剧院的米其林 估计是早场的时间起到了某种筛选作用,泳客们在年龄上以中老年为主,在体态上则类似以中产阶级为主的理想型社会结构——枣核型。游完泳走进浴室,一排淋浴间就像是30年改开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展示窗——每个隔间里都有一位胸怀腰围可观、白白胖胖的米其林轮胎人儿。这其中有一位特别钟爱边洗边唱,声音洪亮字正腔圆,颇有民族唱法的专业风范。歌声在瓷砖和隔断间缭绕、在弥漫的水汽和泡沫中丰富,感觉就差媒体团的投票和导师们的击节赞叹了。 * 晨课功夫 在前台收卡发更衣柜钥匙的大哥不苟言笑,穿一身类似电工的灰制服,平常游泳时间没见过,应该不是游泳馆的在编职工,而是
3 min read
胡同事一二三四
生活碎碎念

胡同事一二三四

为了让包子能够到“教育高原”上学,我们自愿放弃了“光荣”的朝阳区群众身份,在今年春节后搬到了西城区离包子小学五分钟脚程的新居,开始了胡同里的生活。包爸包妈虽说都是北京土著,但较真儿地讲,还真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一晃过去快一年,感觉别有一番体验,够聊一个钟的了。 * 卖羊头肉的老大爷 我们的阳台下面就是胡同的街面,如果开着窗,临近中午饭点儿,经常听到一个苍老的声音叫卖:“羊头肉,羊杂……”探头张望,能看到一个戴着小白帽的回族老大爷,骑着一辆电动车飘然而至。可等我从6楼飞奔下来,就只剩下了隐隐约约的肉香渐渐飘散在胡同里。有两次我特意掐着点儿下楼埋伏在街面上,老人家却又不见踪影。这么折腾了好几次后,终于让我逮着一回。在等着老大爷给我称羊头肉的时候,我吐槽了一下这种纯碰运气的不靠谱劲儿。大爷说给你留我的手机,想吃的时候打电话就成。我赶紧掏出手机边存号码边问:“您贵姓?”,还没等大爷张嘴,排我后面的一位大娘八成觉得我有眼不识泰山唐突了胡同名人,一声断喝解答了我的问题:“叫齐总!” * 别有用途的电子秤 院门口有个废品站,长年停着一辆轻卡,收废品的河南大哥不停
6 min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