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A collection of 36 posts
我欲起舞时
生活碎碎念

我欲起舞时

帝都秋高气爽,包妈带着包爸、包子到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的大剧场看了奥地利音乐剧版音乐会“伊丽莎白”。去之前包爸是有点犯嘀咕的,毕竟德语听不懂啊。但等音乐和歌声响起后,内心表情变得如同下面的小猫: 就是那种“我看听不懂,但我大受震撼”的感觉…… 舞台两侧当然有屏幕显示中文字幕,但不用盯着看剧情也很容易理解,所谓伊丽莎白(Elisabeth Amalie Eugenie)就是茜茜公主的大名,她的故事家喻户晓、形象为各种文艺形式所演绎,比如上图中的四位:包爸用乐高人仔做的cosplay、德国画家温特哈尔特(Franz Xaver Winterhalter)于1865年皇后27岁时绘制的肖像、这次音乐剧中出场的安妮米可·凡·丹(Annemieke van Dam)定妆照,以及罗密·施耐德在五十年代“茜茜公主”系列电影中的扮相。 “伊丽莎白”在1992年于维也纳河畔剧院(Theater an der Wien)首演,可以说是德语音乐剧里的顶流。原版已在2016年封箱,后来演的都是音乐会版:舞台特效做了简化、
11 min read
现在可以说了
生活碎碎念

现在可以说了

“我要看这个”——上个月包妈把诺兰新电影“奥本海默”已过审,即将上映的消息怼到包爸鼻子前,做出官宣。于是从那天起,开始关注这部电影。7月20日香港首映后,豆瓣微博上渐渐有了观影评论,看了些短评,发现很多人在说剧情复杂、人物众多,如果不了解相关事件背景,可能会看晕。显然需要先做些功课,多少了解一下鹰酱当年搞原子弹的历史。 隐约记得书架上有本讲这段历史的书,找出来一看,书名是《现在可以说了》,翻译自原子弹工程(曼哈顿计划/The Manhattan Project)的总负责人、陆军退役中将莱斯利·格罗夫斯/Lt. General(RET.) Leslie R. Groves所著“Now it can be told: the story of the Manhattan project”一书。花几天看完,感觉虽然是一家之言,但记录详实全面,
15 min read
恐惧总和之撒豆成兵基布兹
生活碎碎念

恐惧总和之撒豆成兵基布兹

西游记里的孙猴子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可以说都是观音姐姐事先撒好的战斗种子,藏在关键地带,时机到了就现身起大作用。这种神话中的桥段,曾当真应在上世纪的中东地区,也就是以色列的基布兹。基布兹是希伯来语(קִבּוּץ或קיבוץ‬,英语:Kibbutz)意为“聚集”,最早由犹太移民建立于1909年的巴勒斯坦地区,是一种成员自愿组织起来过集体生活的社区。初期主要是农场,成员没有私人财产,吃穿用度都在社区内以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方式解决。单从时间上论,可谓苏维埃及我红朝人民公社之始祖。在以色列立国和后来与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几次大战中,基布兹农场如神祗喝茅成剑,一变而为攻防堡垒;基布兹人则似仙人撒豆成兵,历经百战功耀于世。 战场传奇 从十九世纪末开始,犹太移民纷纷涌入巴勒斯坦,彼时地荒人稀,唯有务农一途。自然环境又普遍恶劣,抱团集体拓荒更为现实。自排犹风潮肆虐的欧洲城镇远来之犹太人中,受共产主义思想影响者不在少数,以基布兹方式试验更公平美好的未来成为自然选择。而久居此地的阿拉伯人无端代人受过,生存空间遭空前挤压,自然敌意满满。雅各后裔恐惧之下,开始在基布兹内对青壮年成员进行军事训练,以应对压
11 min read
经典重看之办公室的故事
生活碎碎念

经典重看之办公室的故事

每晚包子睡前给他念书对包爸而言也是挺好的阅读时机,最近读过《基地》和《追踪红十月号》小说,不但包子很喜欢,爸爸也讶异发现,时隔多年后重读又有了新的体会。于是开始想要不要以“经典重看”为主题写点东西。恰逢18日在微博上看到俄罗斯著名演员、人民艺术家安德烈·米亚赫科夫因急性心力衰竭在家中去世,享年82岁的消息。米亚赫科夫是颇为国人熟知的苏联演员,曾在大导演梁赞诺夫的爱情三部曲的两部(“办公室的故事”,“命运的捉弄”)中担任主角,“办公室的故事”中他饰演一位迂腐唯诺的统计局小科员诺瓦谢利采夫,在阴差阳错中和强势古板的女局长卡卢金娜谈起了恋爱,可说是霸道总裁爱上我题材的红鼻祖。这部电影八十年代在国内首播时自己就十分喜欢,这次又激起了回忆,到搜狐视频里找到全片重看了一遍,再以此写个经典重看系列的开篇,还挺合适。 神译制 这部爱情轻喜剧在苏联于1977年上映,引进大陆的版本由八一电影制片厂译制,1985年在中央电视台首播,其翻译配音质量均达出神入化之境,特别是男主角在局长办公室向女主角道歉一场戏,真是经典中的经典: 女:您总是支支吾吾的! 男:我没支支吾吾的…… 女:我没法摸透您究竟是
12 min read
恐惧总和之英腐装甲兵神器
生活碎碎念

恐惧总和之英腐装甲兵神器

恐惧总和是包爸去年新开的一个文坑,主要是想尝试将那些出于恐惧而迸发出的疯狂设计,置于历史、军事、影视、设计等多维视角下进行观察思考,今天是第二篇。 新剧“泪之谷” 去年年末HBO推出了以色列新拍的电视剧,以1973年赎罪日战争为主题的“泪之谷”。头两集战争场面十分激烈,尤其是以军一个坦克排三辆坦克,在反斜面防御阵地上阻击十倍于己之敌的壮绝场面,异常精彩。包爸看过后赶紧到一个纯爷们群里推荐,顺便贴了几张影片截图,高博立刻认出剧中以军坦克是英国的百夫长(Centurion)式,此语一出,自己立刻想起大英腐国给装甲兵搞出来的一件神器。 维莱博卡日之战 时间要倒回二战后期,盟军登陆诺曼底基本站稳脚跟后,英军第2集团军计划以“河鲈”行动(Operation Perch)自德军战线侧后方突袭,夺取战略要地卡昂城。1944年6月13日早八点左右,做为突击主力的英国第7装甲师进至法国小镇维莱博卡日(Villers-Bocage),距卡昂只有24公里了。指挥官们决定停下来碰头开会,装甲兵也可以休息一下。英国佬的刻板印象大家都知道,不喝茶是要死人的,所以钻出坦克装甲车的大头兵们纷纷点火烧水准备
10 min read
十月寓教于吃
我家包子

十月寓教于吃

十月金秋,又到了蟹脚痒的好时候,包子可以大快朵颐,爸爸妈妈则顺势带节奏、协调三观,大家各取所需…… 仨公一母 今年第一波儿大闸蟹出锅上桌,包子垂涎三尺飞流直下,开始埋头剥自己那只。爸爸看他那细致入微的架势,知道今天这顿饭时间绝对奔一个钟头去了,搂草打兔子,正是上课的好机会。 爸爸:“包子你知道么,四十四年前的十月,很多很多中国人抢购螃蟹,但买的时候都特别要三只公的加一只母的。” 包子:“为什么?” 爸爸:“因为当时我们国家正在经历一个叫‘文化大革命’的时期,大家都在搞所谓的‘阶级斗争’,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互斗互害,没法好好生产和生活,国家被折腾的一团糟。当时的领导人中有三个男的一个女的,女的叫江青,是毛主席的老婆,他们被称为‘四人帮’,是搞文革最起劲的。毛主席在世时没人敢动他们,等主席逝世后,军队领导人就秘密地把四人帮抓起来了。听到这个消息的老百姓都很高兴,用买仨公一母螃蟹回家做了吃掉的方式来悄悄地庆祝。” 随后,爸爸妈妈又给包子讲了语文课本里常出现的老舍先生,在文革中如何被批斗、家庭反目,最后就在离我们住的地方不远的太平湖投水自尽。 还有因为国家穷
6 min read
恐惧总和系列开篇
生活碎碎念

恐惧总和系列开篇

恐惧是人类面对危险和不确定之未来的一种基本心理状态,为免于恐惧,人类发明了各种工具:薪尽火传驱散毒虫猛兽;剥皮成衣抵御风霜雨雪;抉土成陶保存饮水食物……通过聚居、分工和大规模改造自然,人类成为万物之灵,最大的威胁不再是自然和猛兽,而是与自己利益、理念不一致的同类。于是恐惧总和物化为战争机器,某一集团为远离恐惧发展出的武器成为另一人群最大的恐惧之源,冤冤相报周而复始…… 虽然可悲,但毕竟这是现实,很多时候人类社会还要依靠这些从恐惧中诞生的发明来推动获得前进,因此今天新开个坑,开始写写那些出于恐惧而迸发出的疯狂设计。 美帝核战斗部无后坐力炮 冷战时期,美帝驻欧部队及其北约仆从国最害怕的,莫过于铁幕那一侧苏联及华约小兄弟的滚滚装甲洪流——毕竟双方坦克数量比为3:7,相当悬殊;再加上战略纵深小,弄不好开战过不了两周,红军铁骑就可饮马于英吉利海峡了。为避免这种恐怖景象发生,美帝开发了大卫·克洛科特(Davy Crockett,美国十九世纪传奇人物,做过骑兵和众议员,在德克萨斯独立战争中战死于阿拉莫之战)战术核武器系统:将裂变式原子弹缩小到几乎极限尺寸,制成仅重51磅(23公斤)
12 min read
寓教于吃
我家包子

寓教于吃

包子从小就是吃货,绝对属于记吃又记打类型的。有什么事想让他快速记住,除了打手板之外,就得跟吃的沾边儿或边吃边聊才行,所以寓教于吃就成了爸爸妈妈必备的技能。 某天包妈下夜班到家想好好睡一会儿,正好包爸要去买面包,就让包子跟着一起去。包子正看着电视被打断,有点不高兴,爸爸心一软,就带他先去了DQ,一人买了一个新出的红丝绒冰淇淋。好吃的进嘴,包子心花怒放,下面就一切好说了。 爸爸先是给包子科普了一下冰淇淋的做法,就是牛奶加糖和各种配料(巧克力、果汁……)然后在冰点以下的温度快速搅拌,打成粘稠糊状的过程。然后讲了二战时期的真实故事:太平洋战区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战斗机飞行员们,每天在热带岛屿和日军作战,十分渴望能吃上冰淇淋。虽然不缺牛奶可可粉糖等原材料,但那时冰箱并不普及,所以这事还是可望不可及。不过全世界的吃货都不是好惹的,一个叫Joseph Hunter Reinburg的战斗机中队长,在地勤工程师的配合下,将一个副油箱进行改装,在里面加了装满牛奶可可粉混合物的容器,然后挂在F4U战斗机机腹下,飞上天空执行战斗任务,指望着30000英尺(约9000米)高空的零下五十度气温能成就美食。第
5 min read
教点儿勾心斗角
我家包子

教点儿勾心斗角

时至今日,勾心斗角这词基本只见于宫斗剧总裁文场景、专用于形容人与人斗了,不过其本意真的就是形容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自己最近得以尝试用这类古建知识引导包子,从趣味入手,多角度实用所学知识,架构认知体系。全程概录如下,以励后续。 以兴趣活动奠基 十月时带包子参加了李庚老师的“读书行路”2019年第37期活动——秋日团城。三个多小时活动时间中,包子全程紧随,不断插话提问,显得兴趣十足。但当李老师开讲承光殿的庑殿顶结构时,爸爸离很远都能看到人群中包子头上频频弹出的问号,知道他完全没明白在讲什么,于是打算回家后再给他补补课。 这种实地行走活动,拓展了包子的视野,打开了兴趣的大门,也是包爸得以入手的起点。 自己先充电 其实自己对中国古建也无甚了解,正好借此机会和娃一起成长,先到图书馆找出梁思成所著《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两本书。翻开《中国建筑史》,开篇提及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结构: 以立柱四根,上施梁枋,牵制成为一“间”……承重者为其立柱与其梁枋,不借力于高墙厚壁之垒砌……中国建筑之所以能自热带以至寒带;由沙漠以至两河流域及滨海
8 min read
高堡奇人终结怅想
生活碎碎念

高堡奇人终结怅想

去年美剧高堡奇人第三季结束时,包爸曾写下影评给予高度评价。之后不久得知第四季将是最终季,一面遗憾好剧不长,一面倒也十分向往终局的揭幕,当时就想好看完后要以“终结畅想”为题码字。眨眼一年过去,剧集按时播出,一口气看完后,不禁感叹世事难料,文题要做一字之改——惆怅的怅将取代畅爽的畅,非此无以体现包爸对神剧烂尾的痛惜之情。下文有关键情节剧透,请慎入。 这一季集中了黑人共产党反抗军(Black Communist Rebellion)在日属太平洋合众国的崛起、日方高层内斗和天皇裕仁宣布全面撤军、帝国元帅Smith失宠于元首希姆莱面临被清洗、Smith和Helen夫妇感情纠葛和追忆往昔、Smith利用Die Nebenwelt装置进入平行世界、领悟穿越之道的女主Crain受脑中异象感召上下折腾求索、城户总检察长父子等多条剧情线,对区区一季10集来说显然内容过多,可谓仓惶收尾。 本剧之前塑造最成功的角色——John Smith依然神采逼人,但编剧突兀地安排他莫名失宠,感觉十分别扭,前三季算无遗策的美版司马懿怎会犯下如此低级错误?想来这是编剧为了在一季内做太多安排而不得已取舍的结果:
16 min read
再游青岛
生活碎碎念

再游青岛

暑假一家人先到山东海阳玩了三天,因赶上台风,很多景点关门,只好提前结束,转战青岛。算下来,包爸先后在2005年和高中同学、2009年和怀孕不久的包妈到访青岛,这是第三次重游了。 太平角 从酒店出门,先在附近的太平角溜达溜达。 太平角公园 包子爷爷在视察 太平角位于旧市区,保留了很多老建筑,很多是徳据时期的外国使领馆 绿植遍布的小街 车辆不多,街区很安静 包子奶奶的眺望 舒适的屋顶花园 绿树红房顶 包子变成粘豆包 看,灰机! 一战遗址博物馆 第二天恰逢二战胜利日,带包子参观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路上先给包子讲了半天一战是谁跟谁(协约国 vs 同盟国),二战又是谁跟谁(同盟国 vs 轴心国),包子对我们国家两次都站在了胜利者一边感觉很惊讶。 气派的大门口 1898年,威廉二世治下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强占胶澳地区 著名的时局图,给包子讲讲落后贫弱的清王朝是如何被列强欺辱的 被八国联军分区占据的北京城 气势逼人的木雕德意志鹰,感觉德二的老物件还是比德三儿的牛 展品是表现日军围攻青岛的德国小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
7 min read
中途岛电影亮点槽点汇
生活碎碎念

中途岛电影亮点槽点汇

11月8日好莱坞新片“决战中途岛”(Midway)在中美同步上映,自己第一时间去电影院看了,回家又在电视上把1976年杰克·斯迈特导演的同名电影回顾了一遍,然后把这个题材的藏书《断剑》、《航母舰队司令》挑重点翻看一番,本文尽量不掉书袋,集中说电影的亮点和槽点,另外会将内容按受众分为“去影院看个热闹”、“历史军武小白但爱电影”、“学点豆知识看完可以显摆一下”几部分,大家可以各取所需: 家中部分和中途岛有关藏书及新收的美帝海军甲板作业A-2防寒帽 去影院看个热闹 * 亮点:战争场面五星 对纯粹想看个电影娱乐一下的吃瓜群众们,这片其实挺爽的。最大的亮点肯定是战争场景,要排场有大排场,要特效有乱真特效,接近终场时主角Best上尉那一发入魂的俯冲轰炸更是燃到爆,绝对值回票价。 * 亮点:没有彩虹屁 动作戏外的文戏也很好,除必要的背景介绍、战况交代外,主要是传统的守护家庭、战友情谊,相比2001年爆炸贝导演的“珍珠港”中从头泼到尾的三角恋狗血真是强太多了。而近年常见的生硬乱入所谓政治正确的LGBT、黑人角色等彩虹屁也一概没有,实属难得。
15 min read
马革裹尸人未还
生活碎碎念

马革裹尸人未还

烈士壮怀 七十五年前的今天,1944年11月5日,太平洋马尼拉湾上空某处,23岁的美国青年Loyce Edward Deen——第15舰载机大队复仇者式鱼雷轰炸机的机炮射手、海军一等水兵、奥克拉荷马州阿尔特斯市教师Allen Deen和妻子Grace Deen的儿子——在战斗中被日军战舰防空炮击中,当场阵亡。 经驾驶员Robert Cosgrove少尉的艰苦努力,受伤战机成功返回埃塞克斯号航母。经舰上人员检视,Deen牺牲在他的战斗岗位——鱼雷机背部球形炮塔中,遗体和炮塔均被40毫米炮弹打烂。一条不同寻常的命令随即下达:这架垂尾编号为#93的鱼雷轰炸机将与Loyce Deen一起海葬,命令强调不允许从这架战机中拆卸任何零件,以完整形态陪同Deen沉入海底。 Deen的指纹被仔细采下,轰炸机被推至飞行甲板尾端,在战友们的注视下,随舰牧师主持了简短仪式,随后战机被推下舰尾,很快在尾流中消失。 据北欧神话,女武神Valkyrie在战场上寻找英勇战士的灵魂,并将他们引领至Valhalla神殿。我愿相信,在复仇者式轰炸机被推下航母的一瞬,Loyce Edward Dee
5 min read
骑兵意识流
生活碎碎念

骑兵意识流

骑兵这个兵种在现今世界基本上只有礼仪用途,算是个被历史淘汰的产物了。但在包爸脑子里,这个概念仍然鲜活,并不断混合、融汇各种新信息,形成了一股骑兵意识流。今天敬请读者们纵容在下,放开文字的闸门,任此意识流奔腾喧嚣片刻。 “第一骑兵军”和《骑兵军》 自己童年时能看到的外国影视作品,基本都来自铁幕东半边儿。印象特别深的一部是苏联老大哥一九八四年拍摄、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配音的“第一骑兵军”,银幕上由大胡子高皮帽布琼尼(配音:尚华)、小胡子皮夹克伏罗希洛夫(配音:盖文源)率领的红军哥萨克战士,骑着高头大马、披着大氅、挥舞着军刀,在草原上冲锋陷阵……简直帅呆了。从此后,包爸就对骑兵这个兵种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也是因为这部电影,2004年时看到这本名为《骑兵军》的书,就立刻买下了,封面内折页上的简介如下: 作者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天才伊萨克.巴别尔。1920年,二十六岁的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跟随布琼尼统帅的苏维埃红军第一骑兵军进攻波兰。战争历时三个月。巴别尔目击了欧洲历史上,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空前惨烈的骑兵会战。1923年至1924年,他根据这次征战,陆续创作
15 min read
纪录片: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日本人
生活碎碎念

纪录片: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日本人

这部由NHK拍摄,2月10日在日本播出的纪录片,讲述了一批曾参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日本人的故事。这些人中有高居庙堂者,如大平正芳内阁的外务大臣大来佐武郎、经团联会长(日本企业家中德才兼备、政商通吃者才能担当,可大致对标我国80年代的荣毅仁或现在的马云)土光敏夫、新日本制铁会长稻山嘉宽(巨型国企一把手,类似天朝三桶油的董事长),更多的则是具体干活的中下层干部,比如以下几位: * 近藤洋(时任东洋工程株式会社工程师) 出口成套设备不是做生意,更像是一种相互交流的感觉,不是交货后就完事了,而是一起并肩工作。于是就有一种自己生孩子的感觉,双方合作努力生下了孩子。 当时上街买东西,和从前的日本一样,都是用报纸包东西的。后来看到有人拿塑料袋装东西,这样的人一下子多起来了,就想这不会是我们厂(南京石化总厂)生产的吧?切实感受到这些设备终于开始影响到市民生活了,觉得参与这项工作是值得的。 *
11 min read
高粱桥头
生活碎碎念

高粱桥头

高粱桥是北京西直门外的一座石桥,始建于元代,因架在高粱河上而得名,现存桥梁为清代的。以前这里不但是进出京城的主干道,还是春游踏青的胜地。现在周边高楼林立、道路密集,过往行人如不特别留意,根本无从发现,石桥落寞已久。 桥头吃面 那天看到“天下美食出北京”公众号的推送——20年后,正宗的西直门桥头面馆终于回归了,文中的“桥头面馆”在1989年于西直门立交桥桥头开业,老板姓梁,一度颇有名气,后来不知怎么就关张了。现在重开,地点改到了高粱桥附近,老板据说是老梁的儿子小梁。 包爸一看这饭馆离自己很近嘛,趁着中午没什么事,去试试吧。于是蹓跶过去,点了一碗牛肉拉面,一碟辣牛肉。拉面确实好吃,不枉此行。但店面很小,餐台、座椅和菜品设计应该是定位于周边上班族的工作餐,不适合携家带口或呼朋引类。 桥上怀古 吃完面往回走,走上高粱桥,看着桥上车水马龙、桥下流水不惊,想起北宋初年宋辽高粱河之战应该就发生在这附近。 宋军统帅就是那位烛影斧声的宋太宗赵光义,将领中既有开国老将石守信、高怀德,潘美(杨家将中的潘仁美)、钱俶,
6 min read
爱死机Lucky 13——军武宅的盛宴
生活碎碎念

爱死机Lucky 13——军武宅的盛宴

开篇提示:本文有剧透,未观剧者勿入。被国内粉丝称为爱死机的Netflix原创动画剧集Love, Death and Robots,刚上映就以其10分钟一集、集集独立成章的原创故事,风格迥异但普遍极高素质的视听效果,赢得了一片叫好。其中第13集Lucky 13基于 Marko Kloos 的战争系列小说《Frontlines》,用两场精彩的战斗,表现了一名飞行员和其爱机之间的故事。身为军武宅的包爸,经反复观看、定格舔屏后,汇集若干细节,混合本人之妄想幻想,成文献予同好。 * VMM-764 通过女主角军服臂章、飞行器机尾的喷涂能看出片中部队是美帝海军陆战队VMM-764“月光”中队,VMM意为陆战队中型倾转旋翼机。 部队章的清晰图 目前装备的MV-22B“鱼鹰”倾转旋翼机。 该中队首建于1958年4月,最初名为HMR-764,装备西科斯基H-34直升机;1962年4月改为HMM-764,装备波音CH-46“海上骑士”直升机,参加过伊拉克战争;2013年变更为现名VMM-764,换装“鱼
12 min read
海军列强军歌MV之批判与欣赏
生活碎碎念

海军列强军歌MV之批判与欣赏

签订于1922年2月6日的《华盛顿海军条约》(The Washington Naval Treaty/ワシントン海軍軍縮条約),是由美、英、日、法、意五国在华盛顿缔结,旨在限制海军军备的条约。条约主要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国主力舰总吨位之比为5.25:5.25:3.15:1.75:1.75,有效期到1936年12月31日为止。本文中的“海军列强”仅指此条约中的前三强,军歌也源自遥远旧日,今人欣赏请务必加持批判态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大英腐国《撸不列颠尼娅》 好吧,我承认Rule, Britannia!这歌名用音译有点大不敬,该叫《统治吧,不列颠尼亚!》来的。这首歌歌词取自詹姆斯·汤姆森的同名诗作,由托马斯·阿恩于1740年成曲。
10 min read
包子包妈离家之后……
生活碎碎念

包子包妈离家之后……

起 周末原计划和包妈闺蜜两家人一起吃饭,临中午时电话铃响,包妈接听后撂下电话通知包爸:“活动有变,我和包子去,不带你玩儿了。”然后就和包子出门了。包爸猛然得了个home alone的机会,一时茫然,在沙发上葛优躺了一会儿,想起手头有套国产尖儿货还没开封把玩,赶紧跳起来,在餐桌上摆开家伙事儿,开始男人的浪漫…… 承 就是这个:国内未知厂商所出甲午海战双方舰船1:2000蚀刻片。所谓蚀刻片,又称PE(photo-etched sheet),就是利用化学或电蚀刻原理,在薄金属片上实现模型的超精密细节。上图两个信封大清北洋海军、日本联合舰队一家一个。老式信封做外包装的理念不错,但名称部分竟然是贴纸,大小和贴的位置也和红框不配合,真是不讲究。左上角是包爸的模型工具盒,左下是白猴君所送,去年超火的大虫子扭蛋,右上则是这次去日本买回来的电动版塔奇克马攻壳车。 打开一个信封,里面是四艘舰一组、共3片蚀刻片,还有说明书。这套PE其实相当简单,把海战中双方主力舰只(恰好都是十二艘)的1:2000比例侧面线图蚀刻在薄铜片上,舰船外轮廓线镂空。水线以上、轮廓线外部分印有舰名,需向下弯折,形成
9 min read
他山之石
以兴趣为工作

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古训,从设计角度理解,是将原本适用于某个领域的方法、规则、思考方式……提取其本质,应用于另一个不同的作用域,产生出奇效。下面是包爸近期收集的三个例子,稍加料理为思维甜点,给设计师、产品经理们加餐溜个缝儿:) 打电话的人什么都敢接 以上视频来自日本综艺节目“星期三的DOWNTOWN”,包爸在网上看到,笑了一会儿,给包妈分享后,就置之脑后了。没想到Twitter用户@Xv1618把这个用于商业推广了: 带团队做地推时,传单总被拒。于是决定,把传单折成各种心形、千纸鹤、小青蛙,然后到人流量大的地铁或商场,直接塞到正在打电话的人手中,并告诉团队的人,如果对方愣愣的看着你,一定要给竖个大拇指,微笑坚定的对Ta说一句:加油!转化率不错,虽然折纸稍累人。如视频中所见:人在打电话时什么都敢接 坦克与手机 二战期间坦克是陆上的主战武器,德美都是坦克大国,两家的产品仅从外型来看,设计风格就完全不同。德系坦克优先考虑性能,为了扩大车体容积,放入更强力的发动机和火炮,将轧制钢板相互垂直地焊接为一体。在外观上就是一个又一个见棱见角的大方盒子,
4 min read
观国宝京滨行
生活碎碎念

观国宝京滨行

寒假期间恰逢有要事到日本办理,于是顺便安排了全家一起出游。还赶上可遇不可求的国宝《祭侄文稿》赴日做特展,那就更加顺理成章地做了赴东京国立博物馆的行程。一月三十日晚不晌儿,一家三口乘大铁鸟再次降落羽田机场,开始第四次日本游。因抵达时间很晚,直接入住了机场附近一家酒店,原计划第二天直奔横滨,在这个我们还没去过的城市玩几天,等周日再去东京看展。但临时有约,就干脆安排在了东京上野车站,办完事可以立刻到旁边的国立博物馆观展。就这样,开始了一家人来往京滨的一日之游。 从酒店出来,拖着行李箱到车站旁的咖啡厅吃早饭。 窗外开始飘起细雨,路上都是匆匆的上班人流,包妈说我们多待一会儿把高峰耗过去再走吧。 雨停人流渐稀,进入车站,直奔东京。 到上野出站后,包爸先办正事。包子和妈妈去上野公园转转,约好之后在国立博物馆门口碰面。 谈完直奔博物馆,一路上挂满了特展的宣传挂旗。 右边是去年带包子去过的科学博物馆门口的鲸鱼模型。 在醒目广告牌指引下,顺利到达博物馆门口。 大门口就有提示信息,提示观看《祭侄文稿》的排队等候时间。 “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特展地点
7 min read
纳粹有点儿多
影视

纳粹有点儿多

最近连着看了电影“刺杀海德里希”和美剧“高堡奇人第三季”,片子里满坑满谷都是纳粹,稍微有点消化不良,需要倾吐一下。 差点意思的“刺杀海德里希” 影片讲述了纳粹德国党卫队头子莱因哈特.海德里希的崛起,以及在布拉格被英国派遣的捷克籍突击队员刺杀的历史故事。整部片子除了开头部分有新意有气度、结尾有短暂的精彩和震撼外,大部分时间不能让一个二战历史爱好者满意。 首先是选角问题,我就奇怪了,就算你们好莱坞不知道我大天朝谐星皇太后赵本山那“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的至理名言,你们也该翻出两张老照片来比比看吧(下图左侧为真人照片,右侧上方为“刺杀海德里希”版,右侧下方为“高堡奇人”版的海德里希)。 另外希姆莱的扮演者是英国演员Stephen Graham,此君演技一流,但以往所演角色多为英国市井小人物,比较有名的是偷拐抢骗(Snatch)里的黑帮小混混Tommy。这次加撮卫生胡理个盖儿头来演大魔王希姆莱,还大量安排表现其窝窝囊囊、多愁善感的情节,真的让观众很出戏啊(下图左侧为真人照片,右侧上方为“刺杀海德里希”版,右侧下方为“高堡奇人”里的希姆莱)。 情节设置也有问
14 min read
共和统帅堂
生活碎碎念

共和统帅堂

在CBS电视台10月14日播出的60 Minutes访谈节目中,记者Lesley Stahl到白宫采访了现任大统领唐纳德川普,片中一个镜头晃过(见上图),眼尖的美国吃瓜群众们看到了白宫墙上的一幅新画,纷纷惊叹:“还真挂出来了嘿!” 就是这幅,由画家Andy Thomas所画的油画——The Republican Club,直译就是共和党俱乐部,不过我更愿意叫它“共和统帅堂”——听着更牛x一些,或“象党凌烟阁”也成:) 画中若干位共和党总统冲破阴阳界,济济一堂,把酒言欢。闯王稳居视觉中心,穿白戴红分外显眼,看上去既苗条又放松,虽然在座的好几位前辈面前都摆着酒,川总还是万年不变的喝着自己的可乐。左边的小布什估计待会儿还要负责开车把川总送回白宫,所以手边也是一杯可乐。这位司机师傅没喝酒但脑子却有点瓦特了,自己的爹在旁边还站着,他就敢大模大样坐下聊闲篇儿了。中间的林肯有点惨,不但饮料喝完了没人给添,还只给了个背影,要不是有把大胡子,被当成阿猫阿狗也未可知。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尼克松坐在林肯右边,笑眯眯喝着红酒。再过去老罗斯福喝薄荷朱丽普喝high了,撸胳膊挽袖子左脚都上了椅子,是不
4 min read
西安博物馆游[照片]
生活碎碎念

西安博物馆游[照片]

暑假期间带包子去西安玩了几天,主要是逛博物馆:市内的西安博物院、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碑林博物馆,郊区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乾陵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茂陵博物馆都转了。还上西安城墙转了半圈、在华清宫看了“长恨歌”的实景演出,吃了很多好吃的:) 照片 第一天去的西安历史博物馆,馆里空调太不给力,热的要命 美轮美奂 包子还挺喜欢听展品讲解 博物馆外面是小雁塔 包子还没忘怎么照相 下午去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多亏同行的高博的安排,有馆内的专业讲解员一路陪同、介绍,真是受益匪浅。不过因为参观人太多,很多展室也禁止摄影,所以没有照相 碑林博物馆,讲解员阿姨讲的包子也认真听了 参观石造像展厅 这个房子形状的石棺是网红展品,因为屋脊上刻了狠呆呆的“开棺即死”四个字,讲解员特意补充说开棺的考古人员现在都好着呢:) 睥睨众生的犀牛 秦始皇陵博物馆一号坑 确实壮观 不知道右侧埋首案头的老爷爷在忙什么? 包子的作品1 包子的作品2 包子的作品3 博物馆出来后又去封土堆上转了一圈,然后奔华清宫。坐缆车上骊山
6 min read